摘要: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喫狗肉的習俗。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喫餛飩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重大節氣,更是民間重視的傳統佳節。冬至意味着數九天的開始,寒冷颯颯的氣候正在拉開帷幕。冬至節氣至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古時候冬至節氣這一天會有天子祭天、百姓祭祖的習俗,如今節日氛圍沒有那麼盛大,但是仍是百姓頗爲重視的節氣,冬至喫什麼是許多人關心的事情。冬至習俗南北不同,冬至南方是喫湯圓、年糕、赤豆粥等,而北方大都以餃子爲主。那麼除此之外冬至北方喫什麼呢?小編爲您介紹關於冬至北方習俗吧。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北方習俗大都以食俗爲主,冬至北方習俗主要喫羊肉、餃子、混蛋、狗肉這四樣。

  1、冬至北方喫什麼:冬至北方習俗【喫羊肉】

  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俗語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尤其是北方大都把溫補的羊肉視爲冬天進補的最佳選擇。對於老百姓來說,將喫羊肉列爲冬季進補禦寒的主要方法之一。中醫上講究“四季五補”,其中冬季“滋補”成爲當下最時宜的進補方法。北方有冬至喫羊肉的習俗,因爲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喫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羊肉味甘而不膩,性溫而不燥,歷來被視爲補陽佳品。冬季適當進食,爲進補最佳食譜。

  2、冬至北方喫什麼:冬至北方習俗【喫餃子】

  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喫餃子的習俗。冬至餃子餡料的選擇和寓意有着直接關係,最常見的韭菜餡預示着久財之意。最爲常見的白菜肉餡即百財之意。冬至喫餃子的由來源於,河南“》河南”》河南名醫張仲景因記掛窮鄉親們,冬至那天,在南陽東關空地上搭起醫棚,向窮人舍“祛寒嬌耳湯”(“嬌耳”即現在的餃子),使人喫了以後只覺渾身溫暖,兩耳發熱。所以冬至喫餃子習俗延續至今。冬至餃子陷裏的香菇最有養生功效,將其包進餃子餡裏寓意着鼓財之意,鼓即高起,凸出,香菇的形狀如同向上的箭頭,飽鼓之意,謂之鼓財。最後還有最近興起的酸菜餡,據說有算財之意。而芹菜餡則爲勤財之意,勤即經常,頻繁的源源不斷,謂之勤財。

  3、冬至北方喫什麼:冬至北方習俗【喫狗肉】

  冬至喫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喫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喫狗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喫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尤其是狗肉燉豆腐,東北八大燉之一。冬至狗肉燉豆腐至今版本都不統一,但是依舊把肉骨和豆腐搭配換成了狗肉,因爲其他版本里狗肉燉豆腐的重要地位無以言表。

  4、冬至北方喫什麼:冬至北方習俗【喫餛飩】

  北方人在冬至日有喫餛飩的習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喫餛飩,開始是爲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冬至喫餛飩希望可以破除“混沌”變聰明。餛飩的營養價值還是比較高的呢,它最大的優點就是蛋白質種類齊全,有餡有皮,能起到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冬至喫餛飩在調製餡料的時候,要加入生薑,食鹽,味精等調料去調製。就會做出餛飩餡很香並且不油膩。

 

微信掃碼關注

每日推送新鮮資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