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多年的奮鬥,大禹終於領導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黃河,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大禹又讓曾助鯀治水的玄龜,揹着息壤,去填堵築堤。

  禹爲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今甘肅、寧夏、內蒙南部一帶),後隨父遷徙於崇(今河南登封附近),堯時被封爲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創建者

  當堯之時,水逆行,氾濫於中國,蛇龍居之,民無所定,下者爲巢,上者爲營窟。”(《孟子·滕文公下》)遠古的時候,洪水肆虐,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時,出了兩位治水英雄:鯀和他的兒子禹。他們治水的神話流傳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

  鯀是一個聰明能幹、造福民衆的英雄,他不但創制了農具耒耜,馴服駕馭了耕牛,教導人民播種五穀,創建城郭,更帶領人民築堤防洪,戰勝洪水。當時洪水實在太大了,鯀填了九年,依然是“滔滔洪水,無所止極”。鯀爲了制服洪水,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不待天帝允許,私自取了“息壤”去治水,救黎民百姓。息壤是天庭中一種生長不息的土壤,取一點投向大地,就能積成山、堆成堤。鯀的行爲觸怒了天帝,被天帝殛殺於羽山之野。鯀死後屍體三年不腐,天帝命人剖開他的肚子,肚子裏跳出一條虯龍,這就是鯀的兒子禹。大禹出生後,鯀的屍體化爲一條黃龍,永遠沉入了羽淵。治水英雄鯀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禹繼承父親的遺志,決心治理滔天的洪水。大禹治水採用兩個辦法,一是填堵築堤,二是疏通引導。大禹讓黃龍幫助勘察地形,用尾巴劃開地面,讓洪水流向應當去的地方。黃龍長着兩隻美麗的翅膀和強有力的尾巴。大禹又讓曾助鯀治水的玄龜,揹着息壤,去填堵築堤。

  大禹還與興風作浪的惡神進行了殊死的戰鬥。狂暴的共工,製造洪水,直到今天的山東曲阜,中原大地一片汪洋。禹在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大會諸神,定與共工決一死戰。首先擒殺了共工的主要助手相柳氏。相柳氏身爲長蛇,有九個頭,食於九座山,所到之處立即變爲溪澤。然後與共工進行猛烈的決戰,終於打敗共工,獲得勝利。

  大禹治理黃河,是從青海的積石山開始疏導的。據說當時的石門山與呂梁山相接,堵住了黃河的去路。大禹疏導至此,遇到了障礙。於是他啓動自己的神力,把龍門山劈開爲兩半,黃河水就順暢地從峭壁間流過,這就是今天河南洛陽的龍門。黃河穿過龍門往下流過幾百里,遇到了一座砥柱山,不能通過。大禹就開鑿砥柱山,使河水繞山分流,好像穿過三道門,這就是今天的三門峽。如今三門峽上游建有禹王廟,渡船的艄公常來燒香許願,祈求平安。

  大禹治水,不僅時間漫長,而且十分艱苦,然而,他以無私忘我的精神,奮鬥不息。走路太多,腳指甲都磨光了,得了“偏枯”病,走路十分艱難,但他卻走遍了中國的山河大地,常常是“晝不暇食,夜不暇寢”,喫飯睡覺都顧不上。在緊張治水的日子裏,好幾年都經過家門而不入。直忙到三十歲,大禹還沒成家。一天,他來到塗山附近,看見一隻美麗的九尾白狐,相傳她是幸福與權力的象徵。大禹於是愛上了塗山的一位姑娘,但沒來得及成婚,就又到南方去治水了。姑娘一直等着大禹,經常吟唱思念的歌……這就是南方民歌的起源。以後,大禹終於回來,娶了這位名叫女嬌的姑娘。但新婚後的大禹只在家待了四天,又出發去治水了。女嬌在家等呀等,常站在黃河之濱眺望,所以這裏就有了“望夫石”。

  經過多年的奮鬥,大禹終於領導人民制服了洪水,治理了黃河,使人民得以安居樂業。大禹是我們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的偉大精神,世世代代鑄造着中華民族的“民族魂”。 唐代大詩人李白遊覽黃河時,遙想當年大禹治水的不朽業績,寫詩讚嘆道:“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波滔天,堯諮嗟。大禹理百川,兒啼不窺家,殺湍堙洪水,九州始桑麻。”

  大禹的精神,爲後世治黃的艱鉅事業,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