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個稅法實施後,我每個月到手收入能增加多少?

這是每個上班族的疑問。

隨着社保新規落地,網絡上對“減負”力度有限的聲音一直都在。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祕書長方晉看來,減稅是提升百姓獲得感的有效方式。

而提升民衆獲得感,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必須考慮的。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不過,他認爲在現階段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政策空間縮小的情況下,減稅空間有限。

怎麼辦?

方晉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全文共2802字,閱讀全文將佔用您約2分鐘。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方晉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祕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對外經濟關係、經濟全球化、世界經濟等。多篇評論文章發表於各大媒體。

近一段時間,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信心不足,居民消費不振,很多人都呼籲以減稅來應對。

減稅可以直接提升企業和居民收入,有利於投資和消費擴大。

不久前,政府分別下調了增值稅率和進口關稅稅率,並將個稅起徵點上調,無疑是十分正確的。但由於力度較小,減稅的呼聲依然高漲。

筆者認爲,考慮到當前我國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進一步大幅度減稅的難度很大。

減稅不易

一方面,前期的財政收入高增長不可持續。

今年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13.6%,顯著高於6.8%的經濟增速,這也是導致很多人呼籲減稅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實際上這一超常規的增速是由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是不可持續的。

二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顯著下降到7.7%,7月、8月則進一步回落至6.1%和4%,預計全年增速能維持和GDP增速同步就不錯了。

好在政府還有賣地收入。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今年1-8月,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同比增長36.4%。但隨着國家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日趨嚴厲,今年土地流拍宗數不斷上升,流拍地塊總規劃面積是2017年的1.5倍。

有不少房地產企業和研究機構認爲,明年房地產投資可能是負增長。

在這種情況下,賣地收入恐怕難以保持高速增長。

另一方面,欲減稅必先減支,但減支談何容易?事關老百姓養老和醫療等福利保障的社會保險基金的保險費收入遠遠低於實際支出,必須靠財政補貼。

2016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保險費收入爲3.65萬億元,但保險待遇支出是4.25萬億元,缺口高達6000億元。

隨着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缺口只會越來越大。

至於其他一般性支出,應該有削減的餘地,但前提條件是政府職能轉變需要到位,這比減稅還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隨着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應該怎樣更好地滿足這一需要?尤其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政策空間縮小的情況下?

筆者的建議是:多放假。

爲什麼要多放假?

多放假等於是增加了人們自由支配的時間(即閒暇)。

馬克思曾經說過:“自由時間,可以支配的時間,就是財富的本身”。

在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閒暇的提升能增進消費者福利,因此當然是越多越好。

但這裏有兩個限制:一個是時間本身的限制,一年只有365天,一天只有24小時,閒暇的長度不可能超越這一限制;

二是多數人必須工作來獲取收入,因此需要把部分時間用於工作。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對於一個人來說,他必須在工作和閒暇之間分配時間,獲得福利最大化。

因此,在收入和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多放假顯然會直接提升勞動者的福利和幸福感,這與工作時間不變,但(通過減稅帶來的)工資和收入上漲的效果是一樣的。

假期多了,老百姓可以選擇休息,可以選擇讀書或進修,這都有助於人力資本的提升。

老百姓也可以選擇旅遊或購物,這可以刺激消費的增長,畢竟消費也是需要時間的。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何況,休息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勞動參與率高,工作時間長,就應該多休息。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全世界平均的勞動參與率是56.2%,高收入國家是64%,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是65.3%。

而中國是75.2%。

至於年平均工作時間,中國沒有官方統計,有學者估計在2000-2200小時之間。

以發達國家爲主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7年該組織成員國年平均工作時間是1759小時。

其中,德國最低,只有1356小時;以勤奮工作著稱的日本人年均工作只有1729小時;美國算高的,是1789小時。和中國發展水平接近的墨西哥是2257小時,俄羅斯是1980小時。

而且,幾乎所有國家的工作時間都逐年減少,如2017年OECD國家平均比2000年少工作72個小時,相當於9個工作日。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這反映出,經濟越發達,工作時間越少。

作爲一項政策,多放假不損害任何政府部門的利益,執行起來也沒有什麼成本,一紙公告就行。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多放假等於是減少了工作時間,可能會影響經濟增長。

但如果勞動生產率提升的足夠快,可以抵消工作時間減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何況,前面提到的多放假可以促進人力資本提升和刺激消費,本身也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

正如馬克思所說:“節約勞動時間等於增加自由時間,即增加使個人得到充分發展的時間,而個人的充分發展又作爲最大的生產力反作用於勞動生產力”。

中國歷史上實行雙休日、黃金週等政策措施後,經濟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就是明證。

多放哪些假?

增加公共假期

根據現行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我國每年的公共假期共11天。

這些公共假期,除了讓全體人民得到必要的休息之外,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這對於一個擁有燦爛而輝煌的古老文明國家而言尤其重要。

目前,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都是公共假期,建議將文化和歷史地位同樣重要的元宵節和重陽節也確定爲公共假期。

這兩個節都是家庭團聚的日子,不放假怎麼團圓呢?

其中,元宵節更是中國古代真正的情人節,將其設爲假期有利於抵消西方情人節的影響(兩者時間也很接近)。

而重陽節是中國的敬老日,我國香港地區即使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也將其定爲公共假期,我們沒有理由不這麼做。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爲了弘揚愛國主義,提升民族凝聚力,建議設立退伍軍人節或老兵節,將其定爲公共假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爲你負重前行”。我國雖然已經有了建軍節,但不是公共假期,只有現役軍人可以放假半天。

而我國退伍軍人的數量遠遠超過現役軍人數量,現役軍人有一天最終也會成爲退伍軍人,他們應該有自己的節日,受到全國人民的致敬。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今年3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這是更好地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讓軍人成爲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重要舉措。

設立退伍軍人節並明確爲公共假期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具體日期可以考慮每年建軍節第二天即8月2日,或抗日戰爭勝利日即9月3日。

增加帶薪年假

現行的《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規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

這個規定的假期時間是相當短的。

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世界90%以上的國家帶薪年假比中國長,多數都是在20天左右。

建議將我國職工帶薪年假無論工作年限一律增加5天,至少讓上限達到國際平均水平。

延長產假

產假,是指在職婦女產期前後的休假待遇。

根據現行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草案)》,我國女職工生育享受的產假是98天。

然而,這一標準僅僅是國際勞工組織《生育保障公約》所要求的婦女產假不得低於14周的底線。

延長產假,有利於女職工的保護;有利於嬰兒健康成長,特別是有利於提升純母乳餵養率;有利於鼓勵生育。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這在當前我國老齡化、少子化問題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在全面實施兩孩政策之後,全國已有29個省份延長產假,普遍達到138天至158天,還出臺了男方陪護假15-30天的政策。

建議中央政府統一出臺政策,將產假延長至180天。

轉載自界面新聞

如果減稅不易,那就多放假吧!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