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罡将军,河北省枣强县张秀屯镇侯冢村人,1917年出生。1932年,吴罡在冀县第六师范附属高小读书。1933年在省立冀县第六师范附属初中读书,1935年在该校参加学生救国会,通过罢课等活动支援学生运动。1936年升入省立冀县第六师范后期师范班读书。七七事变后,在枣强县做农村党支部工作,并参加中共衡水武邑工委办民先队员训练班相关工作。1938年5月,任中共枣强县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8月,任中共枣强县委书记;1940年8月,赴太行山北方局党校学习,担任学习组长。1941年11月,任中共冀南区六地委组织部部长。1942年12月,赴太行山参加北方局整风学习班,担任学习组长。1943年10月,继续担任六地委组织部部长。

从吴罡将军这些履历来看,他是一名实实在在的地方干部,也没有战斗经验。但是,进入解放战争时期后,将军的身份变了。解放战争初期,他还是在地方当组织部长,时间来到1947年时,由于人民解放军的队伍迅速扩大,部队急需政工干部,经过上级研究,吴罡被选调参军,分配到冀南军区冀南纵队独立第5旅担任政治委员。冀南军区1938年4月成立,1944年5月,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但仍保留冀南军区番号。1945年10月,又正式恢复冀南军区,辖第7至第11军分区和独立第4旅。

那么,这个第5旅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冀南军区恢复后,晋冀鲁豫军区为应付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攻,将所属冀南军区主力部队孔(庆德)秦(基伟)支队、雷(绍康)寇(庆延)支队、杜(义德)支队编成冀南纵队。11月,根据中央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将冀南纵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第4、第5、第6三个旅及独立团,共1.4万人。1946年7月,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合并,仍保留第2纵队建制。吴罡将军也就是在这个大形势下,参的军。

吴罡将军参军后,工作是顺风顺水,先后参加了豫北攻势、进军大别山、开辟桐柏第三军分区、解放邓县、襄樊、宛西等战斗、战役。1947年9月,任晋冀鲁豫第10纵队29旅政治委员。同年12月,任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共地委副书记。1948年8月,任中共三地委书记、三分区政治委员。1949年3月,任中原军区58军173师政治委员,兼任剿匪工作委员会书记。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不过,他的这种经历,在开国将军中是比较少见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