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的評價及影響

……並不很厚的《放歌集》(初版1959年,以後多次再版,不斷增添新作),作品數量不多,但它們大多有較高的質量。這反映出賀敬之嚴謹的創作態度。”“賀敬之的作品大體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抒情詩,它們大都是從現實生活中的某種具體感受出發的,有的寫得樸實而感情深沉真摯,如《回延安》;有的寫得意境音韻精美,如《桂林山水歌》和《三門峽歌》中的《梳妝檯》。”“他吸取了我國民歌和古典詩歌的豐富營養,重視優美的詩的意境的創造,講究藝術上的凝鍊含蓄;運用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語言、比喻、形象;把自由體的靈活開闊與詩行的排比對稱、音律和諧統一在一起。這構成了賀敬之這些作品的獨特風格:即開闊與細膩,豪邁與深情,深刻的思想與美的形象相結合的特色。”

——摘自《當代文學概觀》,北京大學出版社1980年7月版

20世紀70年代,陳宜、陳克正作詞,彥克作曲的《回延安》,明顯受到賀敬之《回延安》的影響,歌中唱道:“離別三十年,今日回延安。”其他受其影響的音樂作品還有,2015年化方作詞、石焱作曲、王建寧演唱的歌曲《夢迴延安》,其中有“不管它過了多少年,千迴百轉,也要回到那窯洞前,我那高高的寶塔山。”2017年張家成作詞、作曲並演唱的歌曲《夢迴延安》,其中有“五星紅旗盡舒展,夢裏回延安”。

“回延安”成爲一個具有特殊精神指向的詞彙,被衆多文藝作品不斷徵引。如知青作家史鐵生的隨筆《幾回迴夢裏回延安》。2009年,陝西電視臺播出大型直播節目《回延安》,以“回精神故園,憶光輝歲月,訪親情土地”爲主題。2011年,內蒙古衛視播出電視紀錄片《回延安》,再現一批以蒙古族爲主的青少年當年遠離家鄉、投奔延安、現身革命、參加抗日的歷史。

《回延安》在各種文藝晚會和朗誦會上經常被朗誦。許多播音藝術家和節目主持人如方明、趙忠祥、虹雲、劉紀宏、任志宏、鞠萍等都曾朗誦《回延安》,賀敬之也曾親自朗誦。(饒翔 郭超整理)

《回延安》的評價及影響


來源:《光明日報》2019年5月31日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