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31日訊(記者劉海鋒)5月31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作風巡查第八組獲悉,自3月中旬該組督導市市場監管局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對全市轉供電環節電費加價收費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以來,截止5月29日,武漢共有1049家存在加價收費的轉供電主體開始執行國家目錄電價並積極開展清退工作,清退戶數47788戶,清退金額共計5948餘萬元。爲此,該組於今年3月,先後向市市場監督局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下達關於轉供電亂加價收費問題的交辦函,要求兩家單位分別從價格監督檢查和電力行業管理不同角度密切配合,暢通轉供電主體違規收費問題反映渠道,對武漢轉供電環節電價收費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長江日報融媒體5月31日訊(記者劉海鋒)5月31日,長江日報記者從市作風巡查第八組獲悉,自3月中旬該組督導市市場監管局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對全市轉供電環節電費加價收費問題進行專項治理以來,截止5月29日,武漢共有1049家存在加價收費的轉供電主體開始執行國家目錄電價並積極開展清退工作,清退戶數47788戶,清退金額共計5948餘萬元。

巡查組督辦,千餘加價轉供電主體退款近6000萬元

東西湖中心廣場物業負責人介紹清退情況

自去年4月1日、5月1日、9月1日,湖北省通過電力行業增值稅稅率調整等方式,先後3次下調一般工商業目錄電價。市發改委去年9月聯合供電部門,對武漢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和寫字樓等轉供電主體亂加價開展了專項整治。但市作風巡查第八組發現,轉供電環節亂加價現象依然存在。

爲此,該組於今年3月,先後向市市場監督局和國網武漢供電公司下達關於轉供電亂加價收費問題的交辦函,要求兩家單位分別從價格監督檢查和電力行業管理不同角度密切配合,暢通轉供電主體違規收費問題反映渠道,對武漢轉供電環節電價收費問題進行專項整治。

市市場監管局根據國網武漢供電公司提供的6124個轉供電收費計量點名單,出動千餘人次,聯合供電部門開展全面摸排,同時主動收集線索,組織檢查。截止5月29日,武漢確定的一般工商業轉供電主體爲2986家,其中,執行目錄電價的1632家,通過上門政策宣傳執行目錄電價並積極清退的有1049家,拒不執行目錄電價和清退工作不積極被立案查處的有305家。目前,共清退戶數達47788戶,清退金額5948餘萬元。

已開展清退工作的轉供電主體中,東西湖中心廣場曾在今年5月6日因每度電向商戶多收了4角4分被長江日報曝光。報道刊發後,市作風巡查第八組迅速告知市市場監管局快速依規處理。東西湖中心廣場物業武漢盛世欣達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積極配合,連夜開展賬務清理工作,並張貼公告,逐戶通知商戶辦理退款,在3天時間內完成全部清退工作,共計辦理退費商戶118戶,退款金額82萬元,且立即執行了目錄電價。

據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介紹,此前對於轉供電過程中的損耗成本,國家的規定是由用戶據實分攤,因此過去很多轉供電主體都會根據實際情況,在目錄電價的基礎上,向用戶多收一些錢,從法律角度來說沒有太大問題。但去年4月1日,最新版《湖北省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第15條規定,供電損耗計入比例原則上不超過總表計量數的7%,且可納入物業收費範圍。這也從法律上明確了,在目錄電價基礎上多收的任何一分錢都屬於違規行爲,這一輪的清退工作,也主要是針對去年4月1日至今轉供電主體加價多收的電費。

國網武漢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今年4月1日起,湖北省一般工商業及其他用電銷售電價再降低了0.0253元/千瓦時,到今年7月1日,還將在這個基礎上再將0.067元/千萬時,實現再降10%的目標,預計降費總額超過9.5億元。

據瞭解,4月1日再次降費後,現行的一般工商業及其他銷售電價爲:不滿一千伏,0.7577元/千瓦時;1-10千伏,0.7377元/千瓦時;20-35千伏,0.7327元/千瓦時;35-110千伏,0.7177元/千瓦時。市民如果發現市商業綜合體、產業園區、物業和寫字樓等轉供電主體收費超過目錄電價的,可以隨時撥打12315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