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綿陽5月9日訊(曾婭莉)近日,綿陽市四〇四醫院檢驗科微生物室成功從臨牀血液標本中分離並鑑定出馬爾尼菲藍狀菌,明確了患者的病原學,爲臨牀治療提供了及時可靠的依據,填補了檢驗科對深部真菌鑑別診斷的空白,這標誌着四〇四醫院檢驗科在真菌方面的診斷水平又登上一個新臺階。

顯微鏡下圖像(綿陽市四〇四醫院供圖)

該患者於4月10日轉入四〇四醫院感染科,臨牀主要表現爲無誘因肛門墜脹、排便困難、大便帶鮮血便,淺表淋巴結,反覆高燒發熱,體溫高達39.1℃。感染科醫生懷疑有感染性疾病,需要尋找病原體,入院後立即做血培養檢測。培養5天需氧瓶報陽,微生物室老師立即轉種,塗片鏡檢,鏡檢發現絲狀真菌,引起了剛從省醫院微生物進修回來的康克國老師高度重視,立即與臨牀醫生取得病情交流並查閱資料,結合培養生長慢的特性,考慮真菌感染,沙保培養基24小時後培養出酒紅色真菌菌落,製片後染色,顯微鏡下觀察到典型藍色掃帚狀孢子,結合以上特徵,鑑定爲馬爾尼菲藍狀菌,此後,連續三次從該患者的血培養中均檢出該菌,進一步證實了鑑定的準確性。

顯微鏡下圖像(綿陽市四〇四醫院供圖)

據檢驗科曾婭莉主任醫師介紹,馬爾尼菲藍狀菌屬於條件致病性真菌,主要感染免疫缺陷人羣,尤其是艾滋病患者,極易浸入血管形成菌血症,如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很高。目前,對於馬爾尼菲藍狀菌的診斷主要靠實驗室檢測,如細菌培養、塗片染色、觀察菌落的形態等;由於綿陽地區空氣相對乾燥,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馬爾尼菲藍狀菌較少,加之其生長緩慢,屬於難於鑑定的深部真菌,容易漏檢。(本網綿陽熱線:0816-22613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