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前的人一定聽說過,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手機等幾個產品。這些都是“營銷之神”杜國楹的作品。杜的產品特色:價格高,定位精準,具備禮品屬性。

這些產品瘋狂火了一陣後都紛紛偃旗息鼓,(只有8848手機還在堅挺着)可以說是快速消費品,這雖然讓杜國楹收穫了足夠多的財富,但是作爲企業家,他肯定也有着做常青藤品牌的夢想。所以後來“小罐茶”橫空出世了。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在發佈現場的杜國楹

爲什麼要選擇茶業這個市場呢?有以下三個理由。

1,茶葉有市場無品牌

當我們談論茶葉市場的時候,其實它並不是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市場,首先茶市場有產品,無品牌。你會說茶業商標品牌這麼多,每一個都是品牌啊!我的意思是,雖然國內有很多大的製茶企業,甚至連鎖經營企業,但我們確實沒有全國性的,具備影響力的品牌。連“立頓紅茶”這樣的低端品牌,都沒有的,所以這裏就存在着機會。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小罐茶的定位是高端人羣

2,人們對茶的需求層次非常寬泛。

有人因爲文化需求而飲茶,有人因爲習慣而飲茶,有的人則僅僅爲了解渴而飲茶。有人專挑名山貴茶,有人則可以被很便宜的茶所滿足。

大部分人肯定不願意花時間,動腦筋去研究複雜茶文化,然後又在浩如煙海的市場,挑選自己所需的茶。需求已經被細分,但是相對於需求,缺少對應的解決方案。而杜國楹有資本、有實力,他就打算從這裏下手。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大師概念能火多久不知道

3,茶與中國文化自成一體,茶就具備了很強的想象空間。

杜國楹本身善於打造高端品牌,他很熟悉套路。所以小罐茶就被當作入門級的文化茶,和最頂級的品牌茶,在市場鋪展運作。

市場的空白,很多人都想到過,但是着手來做,就非常困難。茶葉市場與翡翠、稻米等產品差不多,雖然沒有品牌,卻已形成自己的行業體系,和判斷標準。任何外來生物,只能適應行業規則才能生存,除非它可以顛覆規則,另創一派格局和標準。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小衆品牌更適合茶友

杜國楹團隊找了兩個賣點:有機茶,大師作。

所謂“有機”是大家都在談的概念,無非是茶的品質,如景邁山的普洱茶可以稱爲第一流了吧,但你很難感覺出來,所以茶葉差異性非常低,消費者無法感受有機、非有機的差別。

好吧,如果茶的差別不大,那麼就來講講人的故事,杜邀請了8位製茶大師,共同打造小罐茶。除了“茶大師”外還請了日本設計師製作了大師級的小鋁罐,產品充氮氣,精緻貼膜。用包裝和概念拉開了與其他產品的區別。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這是茶葉本土品牌化的一次嘗試

小罐茶通過央視廣告和線下門店鋪路,開始了全國性擴張。它的定價頗高,如一款4克的小罐茶,售價48元。小罐茶的專賣店,全都在最頂級或最繁華的商圈,顧客沉浸在蘋果設計師營造的店面空間中,盡情體驗小罐的精美。

這些概念提高了品牌的可信度,消費者不用掌握太多知識,容易得出“小罐茶這個品牌信得過”的結論。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蘋果設計師精心打造的線下門店

嚴格講小罐茶的口感,不如一些精耕細作的小型茶企,價格卻高得不是一點點,畢竟大工業生產,品控就沒那麼嚴格。所以顧客喝小罐茶,其實也在爲很多看不見的“文化元素”買單。要說沒收智商稅,也真不可能。

小罐茶能在市場上走多遠,其實很難說清楚,這個價格的市場容量並不大。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真實口感來自嘗試

懂茶的消費者當然還是會選擇谷瑜普洱、景邁香之類的小衆優選品牌。

不過小罐茶的運作也是一次茶品牌化的探索,它成功與否,都會鼓勵更多茶葉本土品牌不斷崛起,形成與中國製造相匹配的中國品牌之路,這是時代必然要見證的奇蹟之一。

小罐茶這麼貴,是不是在收智商稅?

小衆品牌更有故事和內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