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熱搜上有一個新話題:你畢業後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結果,選擇去大公司的人數力壓選擇去小公司的。

臨近畢業,到底是該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選擇大公司的人認爲,大公司平臺大,起點高,工作更有專業性。

選擇去小公司的人認爲,小公司夠靈活,更能全面鍛鍊自己。

關於這一問題,畢老師也收到過很多求助。

“第一份工作應該選擇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呢?”“感覺大公司好,小公司也好,無從下手。”“招聘會上太多公司了,不知道選哪一個?”

畢老師想說,無論做什麼選擇,既要關注公司的條件,也要了解自身的需求,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以下3個問題,是我們求職前必須考慮清楚的,請仔細閱讀。

清楚公司的區別

大公司和小公司有什麼不同,很多人都有話說。

有人說,大公司平臺更大,小公司機會更多。

有人說,大公司注重制度,小公司注重能力。

有人說,大公司穩打穩紮,小公司另闢蹊徑。

有人說,大公司收穫人脈,小公司收穫感情。

畢老師認爲,大公司和小公司最大的區別,在於眼界的不同。

一個在小公司奮鬥3年的讀者朋友,分享了他的看法。

以前去了個小公司,有晉升也有加薪,但薪水一直比不上同學,自己也覺得不是久留之地。直到跳槽去了大公司之後,才意識到小公司差在哪兒。差的是格局和眼界。

他舉了個簡單例子。

同樣是被客戶爲難,前公司的人手忙腳亂,臨時開加急會議,討論了大半天才得出方案。

可在新公司裏,大家都不當一回事,迅速提出了plan B,也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問題。

哪怕小公司的事情再多,工作再複雜,機會再豐富,也不如大公司那麼能鍛鍊人。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起點,本就不同。

大公司有完善的工作流程,有應對問題的有效措施,有針對不同工作的不同方法,甚至連應急方案都有好幾套。

而到了小公司,基本都靠經驗之談,少了幾分專業性。

難怪有人說,在大公司奮鬥1年,等於在小公司掙扎3年。

第一份工作的平臺十分重要,它能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收穫技能、見識、眼界、閱歷等等。當然,大公司的福利待遇也十分可觀。

看透平臺對自己的影響,是求職者必須具備的眼光。

瞭解自己的特點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既要了解公司,也要了解自己。

哪些人適合去大公司,哪些人適合去小公司,你要做到心中有數。

百度、騰訊、華爲……這些都是年輕人嚮往的大公司,但大公司的高門檻卻將很多人攔在門外。

甚至,有些名企只招聘名校碩士畢業生。

也有許多高材生進入名企後十分不適應,只能黯然離場。

搞清楚自己適合去什麼公司,比盲目追求“大牌效應”更實際。

· 從性格上講,外向開朗、積極主動的人更適合去大公司。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工作氛圍,完全不同。

小公司的工作不多,競爭不大,團隊凝聚力比較強,因此同事與同事之間更容易成爲朋友。

而大公司的競爭大得多,不僅團隊與團隊之間競爭激烈,就連同事之間也暗自較勁。不善交往的人,很容易成爲炮灰。

· 從慾望上講,野心大、願意爲夢想拼搏的人更適合去大公司。

但凡在大公司工作過的人,都能感受到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野心。

野心大的人晉升快,因爲他們既懂得表現自己,又懂得爭取好感,還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漂漂亮亮。

如果你的野心足夠強烈,就應該去大公司挑戰自我。

· 從追求上講,自我驅動強的人更適合去大公司。

如果你能在“末尾淘汰”機制中始終保持第一,那說明你很適應競爭,也很容易在大公司中出彩。

大公司最需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員工,而是自我驅動強,能夠快速成長的人才。

外向、野心、自我驅動,是大公司人才必備的3種特質。

臨近畢業,到底是該進大公司還是小公司?

要做好職業規劃

很多人之所以嚮往大公司,是衝着大公司的“光環”去的。

覺得在大公司工作夠舒服,夠舒心,講出去也很有面子。

如果你確實有這種想法,還是儘早放棄吧。

“好面子”的人,往往熬不過艱苦環境的磨練。

很多好面子的人去了大公司,以爲自己一步登天,可等新鮮感過了,虛榮心消了,就覺得越來越無聊,越來越做不下去了。

真正的光環,不是來自於公司,而是來源於我們自身。

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我們才知道到底應該選哪一條路。

定好職業規劃後,在擇業之前,我們應該考慮以下3個問題:

· 預估這個選擇的收益

這份工作給你的薪酬、福利等等,是否滿足你的理想水平。

這份工作能給你帶來怎樣的工作經驗、工作技能、企業品牌、長遠發展等等。

公司越好,帶給你的收益就越大。

· 判斷這個選擇對你的影響

如果這是第一份工作,請務必審慎考慮,因爲它會直接決定你之後工作的發展方向和質量水平。

如果它並不符合你的職業規劃,並不能爲你的個人發展帶來任何好處,建議放棄。

· 確定個人興趣

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興趣,才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感興趣的工作比不感興趣的工作,更靠譜。

剛畢業時,迷茫是難免的,所以一定要明白,最開始時賺錢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積累。

人生的決定權就在自己手裏,年輕時不要害怕失敗,努力去拼,才能爲自己創造理想青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