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碗胡辣湯,給個神仙都不當”,河南人愛喝胡辣湯,不管是開寶馬的還是蹬三輪的,早餐都要來上一碗胡辣湯。

​網紅食品算什麼?一碗冒氣的胡辣湯,淋上幾滴香油、陳醋,“刺溜”一口,就可滿足你的所有味蕾。

​但河南胡辣湯火到全國還靠一位歌手—方大同。

​方大同把河南一家叫“方大同”的胡辣湯店給告了。方大同是一位歌手,不關注音樂圈藝人的胡辣湯店主並不知道有方大同這個人。​而又因爲在鄭州店名前面加一個“方”字生意會好一些,又因爲家裏的大哥叫大同,所以纔有了“方大同胡辣湯”的由來。

​​恰好自己的店名,與這位歌手同名,店主在家中收到了侵權律師函,不僅方大同胡辣湯點的商標無效還將面臨着鉅額賠款,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河南人看來,胡辣湯的地位不可撼動,在每個工作日的清晨,總會在路邊看到大大小小的胡辣湯店。

​清晨往往是最沒胃口的時候,胃纔剛剛睡醒,剛剛開始正常蠕動,就會被胡辣湯飄出來的香味吸引,順手掏出幾塊零錢,必然要一碗胡辣湯,搭配上油條、小籠包、油饃頭或者是金絲草帽餅,熱乎乎的下肚,即使幾十年如一日的味道,也絲毫不覺得厭煩,最後一勺喝完,然後元氣滿滿開始一天的工作學習。

​相傳,傳說糊辣湯曾治好了明代著名清官于謙的傷風。當然,不是說相聲的于謙,而是那首著名的“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

于謙做河南、山西兩省巡撫,駐節開封。有一年他過生日時,正好在鄭州視察,便按節儉慣例,找到了一家“方記”飯鋪,喝了一碗熱辣辣的湯,度過了生辰。這別具風味的生日食品,使于謙深深地記住了它的佳美滋味。

​有一次,于謙出巡山西歸來,路過鄭州,由於路途勞頓,公務繁忙,染上傷風病了好幾天,也不見好。一天晚上,于謙突然想起了“胡記”的湯,就派人去買。

“方記記”的掌櫃一聽是尊敬的於巡撫要喫,就放足佐料,精心製作。于謙喫過之後出了一身大汗,第二天身輕體健,傷風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于謙就封了白銀十兩,答謝胡掌櫃的治病之恩,並建議該湯以胡姓命名,從此這個湯就變成了“胡辣湯”。

​對於一鍋胡辣湯來說:湯熬的好不好纔是關鍵,每天數個小時現熬的高湯濃郁香濃,這鍋胡辣湯能否成就全看它了。

一碗顏色濃厚底料充實的湯汁,喫完讓人頭上微微冒汗胃裏暖暖,那濃郁的香氣早就隨炊煙飛入各家,把人的饞蟲都勾出來了。

​“方大同”家的胡辣湯裏面有面筋、木耳、羊肉。肉多肉少要看運氣好不好,有時候師傅一勺裏就盛出幾塊肉,有時候一碗裏就一塊肉,剛出鍋的胡辣湯熱氣騰騰的,喝一口,辣的鼻涕直吸溜,喝胡辣湯一般都要澆一點醋、香油,辣中有麻,麻中透酸,酸中有香,這滿當當的一碗喝下去,令人百感交集,蕩氣迴腸!

看完是不是都要流口水啦?趁着假期,就去河南喝一碗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