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氣溫普遍下降,即使裹了又裹依然免不了要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忽然感覺神似我家銀行卡那瑟瑟發抖的小身影。

2018年各種神仙打架,跨年演講上,羅胖說黑天鵝都快變成家禽了。經濟不景氣,就連作爲A股深市領頭羊的萬科也發出:"活下去!"的吶喊,互聯網公司更是悄悄地又是裁員又是減少校招,就差把"虧"字寫臉上了。大企業們都紛紛喊着我好難,小投資人就更是難上加難,股市低點徘徊,P2P頻頻暴雷,就連活期理財不是產品下架就是收益下降......總之是一片悽風苦雨,如此這般工資卡上數字大概是我們最後的一點安全感了吧。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努力工作纔是正道

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都有個誤區,認爲工作只是眼前的苟且,而理財纔是未來的詩和遠方,於是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理財上,屢敗屢戰之後,終於明白自己把邏輯搞反了,工資纔是你理財的根本。沒有足夠高的工資收入,你理財收益率再高無非也是賺點小錢,更何況大部分人,尤其是新手明明成爲韭菜的概率會更高一點嘛。

當你被套牢的時候,穩定且持續性的工資收入就是你資產的源頭活水,它不僅爲你提供強大的現金流降低成本,還讓你能在熊市中積累到足夠多的籌碼攤平風險,安安靜靜的等待牛市的到來。所以你可以不上學,你可以不上網,你甚至可以不上當,但是你能不上班嗎?工作不一定需要我們,但我們一定是需要工作的。

現在還有執子之手,白頭到老的工作嗎?新精英的創始人,職業生涯規劃師古典說:過去一個排名前500強的企業大概可以存活40年,現在一個500強的企業大概只能存活3—5年,即使是有護城河的體制內,誰又敢確保自己一定能穩穩地熬到退休呢?老司機李笑來給出的辦法是:我們可以同時打兩份工,一份工是給老闆打,一份工是給自己打。抱持着給自己打工的心態,你就會認真對待老闆交給你的每一份工作,把到手的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初始可能差別不大,久久爲之就是天壤之別。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努力工作纔是正道

當你的能力不斷的成長,當你的價值不斷被低估,你就是職場上的稀缺品,那時候不是工作在選擇你,而是你在選擇工作。

在職場上發力,首先要選好自己的賽道。在過去,我們大部分人找工作,就像羅胖說的"隨大流":別人說500強的企業好,我們就去500強;父母說公務員好,我們就努力考公務員;然後各種公衆號又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賺錢只是副產品;

現實是大部分人工作都主要是爲了滿足三個要素:愉悅,成就,金錢,背後對應了三大訴求;你熱愛的事,你喜歡的事,能賺錢的事。如果可以三者兼顧那自然是一份完美的職業;如果不是那我們就要認真分析做出取捨。譬如一份工作,你喜歡且擅長,但是物質回報低,你可以觀望但是不要讓它成爲你現階段的職業,除非你家裏有礦;如果一份工作你擅長,也有成就感,但就是不喜歡,那麼你可能要提前考慮換工作了,因爲缺乏意義感的成功,容易讓人索然無味。

在職場上成長,其次要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每個人可能生來不夠平等,但有兩樣東西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你的時間和你的注意力。

網上不是有個段子:你爲什麼窮呢?因爲你的時間都用來憂國憂民,杞人憂天和多管閒事。特別警惕要注意力的三大坑:心急火燎隨大流,莫名其妙湊熱鬧,爲別人的事情操碎了心。請記住:我們都是必死的凡人,如果你把時間都浪費在於己無關的事情上,那麼哪有時間去成長,又去哪裏升職加薪啊?

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努力工作纔是正道

那我們最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裏呢?知乎達人採銅給出的建議是:多做長半衰期的事情。他的著作《精進》中,把我們做一件事情的收益稱之爲:"收益值",收益是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遞減,這種遞減是"半衰期",不同的收益值和半衰期可以組合四類事件: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深度閱讀、與巴菲特的午餐……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買買買、玩玩玩、喫喫喫……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練書法、背唐詩、讀哲學……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喫瓜羣衆圍觀明星八卦的日常……

在職場上精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成功是我們階段性的小目標,可能是一次職位的晉升,也可能是某次合作的成功;成長是我們職業生涯上的大目標,它可能是我們臨睡前對這一天的覆盤,也可能是某次讀書時發現的一個新視角。成功是有形的,成長是無形的,慢慢的慢慢的我們可能就忘記了前方的大目標,只看得到眼前的小目標。譬如因爲少發了一點年終獎而輾轉反側,卻沒有好好梳理自己近一年來的表現。成功總是階段性的,成長才是可持續的,千萬不要爲了短期的成功而忘記了長期的成長,因爲我們的目標是不斷的戰勝昨天低配的自己。

以前變化可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現在變化成了生活本身。富蘭克林說:命運的變化猶如月之圓缺,對智者毫無妨害。所以只有當你十分優秀的時候,這個世界纔會靠譜。願我們每一個人的2019都好好工作,收入升級!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