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區亮出2019年“計劃書”: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年底基本達到小康社會標準

泰山區亮出2019年“計劃書”: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年底基本達到小康社會標準

泰山區亮出2019年“計劃書”: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年底基本達到小康社會標準

1月18日上午,泰山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愛新代表泰山區人民政府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明確了2019年全區工作重點。

2019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刺之年。泰山區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在全市率先建成並鞏固提升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富強和美泰山區”的奮鬥目標,始終是區政府工作的方向和遵循。爲此,泰山區將突出高質量發展第一要務,突出大局穩定第一責任,突出全局安全第一要求,突出改善民生第一目標,突出改革創新第一動力,突出從嚴治黨第一關鍵,全區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合力,確保今年年底基本達到小康社會標準。

努力實現“兩個富裕”,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

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力爭達到620億元,居民收入增幅超過生產總值增幅,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4365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479元,均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按照上級政策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拓寬居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民經營性收入水平。持續開展“泰山好人”推薦評選工作,提高羣衆思想道德素質。淨化社會文化環境,加大文明陋習曝光力度,使廣大人民羣衆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的良好習慣。用文明教育激勵人,以道德楷模引領人,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激發全社會團結奮進的強大力量。

加快推動“三個更強”,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強化重點項目的支撐力。堅持以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進高質量發展,圍繞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省會都市圈等發展戰略,對標省市十大重點產業,以畝產值、畝產稅收爲標準,年內策劃投資過億元“四新四化”項目40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醫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遊,大力實施產業鏈、資本鏈、人才鏈、創新鏈招商。持續實施“四個一批”工程,組織開展土地騰空攻堅、手續協調代辦、政銀企對接等活動,提高簽約項目開工率、投資率、運營率,推動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加快推進90個建設項目、10家企業股改上市進程,策劃招商中百國際廣場、國泰文旅中心、信息產業大廈等項目,開工建設東部新城雙創中心、智慧化高端輕工裝備製造、寶來利來生物科技產業園、泰山玉蘭城市廣場等項目,竣工運營盤古電子商務產業園、泰山金融中心、京泰生物製藥等項目。加大股改上市工作力度,推動企業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年內爭取2-3家企業掛牌融資,做大資本市場泰山板塊。

強化優勢產業的競爭力。努力打造“醫養結合、智能製造、山嶽濱湖型度假、現代農業科技”四個示範區,積極構建“一核一城兩園區”發展格局。一是加快服務業強區進程。深入推進省級改革試點和集聚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體驗經濟、創意經濟,加快全域旅遊、醫養健康、信息服務、教育培訓等成長性服務業發展。以諾萊醫學、海天智能、養心谷、寶來利來等項目爲依託,打造泰山健康谷,叫響“養老泰山福壽齊天、養生泰山一世平安”品牌。積極對接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爭新增2-3家股份制銀行開業運營,新引進2家以上保險公司。推動文化與旅遊產業深度融合,年內接待遊客2300萬人次以上、旅遊消費總額突破160億元。二是加快工業興區進程。發展壯大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前沿產業,引導康平納、岱銀、泰山信息科技等骨幹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讓泰山產品、泰山智造拓展廣闊市場、產生更大效益。爭創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1至2家,爭取省級製造業創新中心1家。着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推進泰開智能製造、泰山創新動力港、嘉和重工二期、大唐智能家居等項目。年內,投資過千萬元的2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增長6%以上。加快邱家店新工業園區的規劃建設,力促新園區早開工、早建設、早運營,打造工業發展新引擎。三是加快農業特區進程。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爲載體,加快現代農業科技孵化器、泰山茶核心區和綜合功能區建設,確保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實施“魯擔惠農貸”政策,引導金融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全力培育現代農業帶動主體,年內引進農業類科研院所4家,新發展農業企業10家,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數量達到320家。

強化科技創新的驅動力。年內培養引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人。舉辦駐泰高校技術成果展示交易推介會,積極推進校地、校企合作,努力打造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首選之地。年內,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到41家,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達到930件、300件,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積極開展瞪羚、獨角獸和小巨人培育行動,爭創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落實財稅扶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幫助中小微企業做大做強。

積極構建“四個和諧”,推進城鄉協調均衡發展

堅持發展成果共享。年內完成10所學校建設任務。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年內創建省級示範性幼兒園2所、市級規範化幼兒園4所。深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和醫聯體建設。年內,打造省級健康促進醫院1個、省級健康社區3個;建設家庭醫生工作室7處,簽約醫生巡診點20處。進一步完善創業就業扶持優惠政策,重點服務困難羣體就業,實現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5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推進社會救助信息化建設,做到應保盡保。加快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項目建設,健全智能健康管理、居家照料等服務功能。

堅持體制機制共通。以機構改革爲契機,優化職能配置,理順職責關係,提高工作效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執行國家生態功能區負面清單,紮實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着力振興實體經濟。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拓展政府投資項目資金來源。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動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多元化。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放大國有資本財政資金的集成效應。全面推進村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嚴格落實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等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擴大開放合作,廣泛融入一帶一路、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等發展戰略,支持紡織服裝等優勢產能境外拓展,爭創全省外貿轉型升級試點區。

堅持城鄉統籌共建。搶抓政策機遇最後的“窗口期”,全力加大棚戶區和老城區改造力度,啓動改造14個村社區,實施王家莊、博陽路等26個片區項目。加快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和城區大型市場外遷,開工建設12個農貿市場,全面提升老城區環境面貌。服務濟泰高速和青蘭高速建設工程,實施濟臨路大修改造工程,完成擂鼓石大街中段打通工程拆遷任務,推進紫欣街、北上高大街等城市道路建設。完善“網格+”城市管理機制,實現與城管指揮調度平臺深度融合。打造物業管理新機制,提升全區物業企業服務質量。打好違法建設治理殲滅戰,完成“大棚房”問題清理、泰山石泰山水整治。加大環境整治力度,推進城鄉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建設,加快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完成三年農村改廁任務,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堅持社會治理共融。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和少數民族幫扶工程。加強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提高雙擁共建水平,關注、關心、關愛退役軍人。深化人民調解強基工程,堅持雙週聯席會議制度,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力度。打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攻堅戰,深化“雪亮工程”建設,進一步健全完善情報信息和反恐維穩工作機制,推進社區警務與網格管理深度融合,拓展智慧警務應用。健全網絡安全防範體系,淨化網絡空間。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力度,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深入推進餐飲質量安全提升工程,確保“舌尖上的安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增強災害應急救援和防災減災能力。

着力打造“五個美好”,開啓富強和美泰山區建設新徵程

在打造美好經濟環境上抓實見效。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監管和政務服務標準化。強化事中事後監管,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健全社會信用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紮實開展“放心消費”“消費維權直通車”活動,提升消費維權效能。立足財源建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創新財政扶持方式,設立產業基金,幫助市場主體做大做強。

在打造美好宜居家園上抓實見效。持續提升鄉村淨化、綠化、硬化、美化、亮化建設水平,深入實施人居環境、四德建設、新農村新生活、移風易俗、平安村莊、文化惠民提升工程,實現環境衛生常態長效管理。建設精品美麗鄉村2個,創建綠色宜居美麗鄉村12個。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標,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五個振興”具體任務,開展省級“十百千”示範村鎮創建工作,打造鄉村振興樣板示範點。

在打造美好城鄉生態上抓實見效。結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深入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行動”,強力實施芝田河、明堂河、梳洗河、泮河生態修復工程,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散亂污”企業、環保突出問題等專項整治,不斷拓展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成果。推進重點行業能效提升和節能減排升級改造,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

在打造美好文明素質上抓實見效。常態化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加大對文明單位考覈和動態管理力度,發揮文明單位的示範帶動作用,探索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發揮“菜單式”志願服務APP平臺作用,豐富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打造志願服務新品牌。

在打造美好政治生態上抓實見效。一是加強政治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站穩政治立場,提高政治覺悟,提升黨性修養,自覺接受區人大、區政協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爲建設富強和美泰山區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是加強效能建設。自覺用高標準審視問題、應對挑戰、推進工作,對重點工作、重大項目和民生事項,加強督促檢查,全力推動政府工作提速、提質、提效。着力辦好有力度更有溫度的民生實事,民生事項支出佔比繼續保持在80%以上。三是加強作風建設。深入開展“進百企、入村居、送政策、解難題”集中調研活動,以釘釘子、扣扣子、擔擔子精神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四是加強廉政建設。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區要求,馳而不息糾正“四風”,用鐵的紀律規範政府工作。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和財政管理,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加強審計監督,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從源頭上遏制和預防腐敗行爲,讓每一名政府工作人員乾淨做事、清白做人。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徐文莉 通訊員 趙澤寧 編輯 李孌鸞】

泰山區亮出2019年“計劃書”: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確保年底基本達到小康社會標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