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汶川大地震十週年 39個重災區生產總值翻三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汶川大地震過後的十年間,重災區從經濟總量到工業、服務產業增加值,以及投資消費、居民收入等指標,均升至震前三倍左右。

5月7日,四川省統計局發佈“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災區經濟發展報告(下稱報告),用一系列數據指標呈現災區十年間的發展變化。

報告顯示,2008年,39個重災縣(市、區)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爲870.5億元;2017年該指標躍增至2696.9億元,爲十年前的3.1倍,年均增長15.3%,比四川省平均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

其中,阿壩州的黑水縣、茂縣、小金縣、理縣、松潘縣和廣元市朝天區等地,2017年工業增加值總量均爲2008年的10倍以上。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熊建中表示,與此前更多關注增長不同,十年的跨度從總量指標的顯著變化上更能直觀呈現災區發展成效。

2008年,39個重災縣(市、區)經濟增速由2007年的上升14.8%轉爲下降2.2%,其中阿壩州汶川縣、德陽綿竹市、德陽什邡市等10個極重災縣(市、區)經濟下降25.3%。

2009年以來,災區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恢復建設和產業發展,爲災區發展提供保障。2009-2017年間,39個重災縣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5萬億元。其中,2017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423.8億元,是2008年的4.4倍,年均增長17.9%。10個極重災縣中,什邡市、綿竹市、彭州市和安州區等2017年投資總額分別爲2008年的7.3、7.3、5.4和5.2倍。

界面新聞記者在位於德陽的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下稱東汽)看到,這座始建於1966年的國有重型機械企業,在震後重生,已開始爲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項目“華龍一號”提供核心部件。

東汽廠房內

在汶川地震發生時,位於綿竹市漢旺鎮的東汽受損嚴重,廠房、家屬區成片坍塌,308名職工和家屬遇難,1400餘人被廢墟埋壓,2200多臺設備遭毀,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7億多元。災後一個月,這家當時受損最嚴重的央企在德陽完成徵地,同年8月開始新東汽基地建設。在汶川地震兩週年之際,裝機容量達到2億千瓦的東汽宣告全面恢復生產。

目前,東汽累計生產的發電設備總量超過4億千瓦,產品約佔全國火電裝機總量的四分之一,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30%。在國際市場上,東汽產品進入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燃機已出口到白俄羅斯,分包件遠銷美國和德國。

另一家受到地震影響的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下稱中國二重),其擁有的世界最大模鍛液壓機——8萬噸級模鍛液壓機,也在震後投產。

這臺“巨無霸”由中國自主設計研製,在2013年4月10日投入試生產。設備地上高27米、地下15米,總高42米,設備總重2.2萬噸,僅單個零件超過75噸的就有68個,是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電力等領域的頂級裝備製造。

8萬噸級模鍛液壓機

此前,由於中國鍛壓設備生產能力不足,難以提供整體、優質、精密的大型模鍛件,制約了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船舶等領域頂級裝備製造及行業發展。如今,在國產大飛機C919的研製過程中,中國二重承擔了C919機身、機翼、起落架、艙門等七大部段上百項關鍵件的研製生產,佔整架飛機鍛件的70%。

大災過後災區的經濟發展,也與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趨勢吻合。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在10%左右,四川經濟增速保持在15%左右。期間,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中高速增長階段。2012-2014年,全國經濟增速逐步回落至7.4%,四川增速逐步回落至8.5%;2015-2017年,全國經濟增速穩定在6.7%-6.9%之間,四川增速穩定在7.8%-8.1%之間。

另據前述報告顯示,2017年,四川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6980.2億元,是2008年的約2.95倍。2017年,39個國定重災和10個極重災縣(市、區)的GDP分別是2008年的3倍和3.3倍。

作者:蔣瑜澐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