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西桂林市、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等地相繼發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已要求相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迅速督辦,積極配合做好患者治療工作;加快事件原因調查,嚴懲重處違法違規行爲,及時報告和發佈調查處置信息,加強與相關方面的協調溝通,並在全省(區)範圍內組織排查風險隱患。

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各地舉一反三,督促餐飲服務單位落實主體責任,學校幼兒園落實管理責任,加強集體聚餐場所隱患排查,對違法違規行爲堅決查處,切實防範羣體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保障人民羣衆飲食安全。

什麼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而進入人體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生物性病原體)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爲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見的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人畜共患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患的發病率居各類疾病總髮病率的前列,是當前世界上最突出的衛生問題。

如何預防?

1.避免在沒有衛生保障的公共場所進餐。

2.在有衛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場購買有安全係數的食品。不買散裝食品。

3.新鮮食品經充分加熱後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鮮及肉類。生食瓜果必須洗淨。

6.重視加工涼拌類和生冷類食品的清潔。

7.儘量每餐不剩飯菜。

8.喫剩的飯菜儘量放10℃以下貯藏,食用前必須充分加熱。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醃漬食品。

10.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衛生習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