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是個萬靈藥,且毫無副作用

近來思塾小編重看了《爸爸去哪兒5》,其中節目組讓鄧倫當小山竹的實習爸爸,可是,小山竹想問鄧倫叔叔幾個問題,看他是否能當實習爸爸。見面時,鄧倫正在化妝,看到小山竹,他就把她抱起來,坐在自己的腿上。在鄧倫的懷裏,小山竹低着頭,滿足地說:“我覺得他適合當一個爸爸,因爲他會抱着我”。

擁抱,是孩子判斷別人對自己是否喜愛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孩子(尤其是嬰幼兒)天生渴望得到大人的摟抱,即便長大也習慣依偎着大人、抓着大人的胳膊或手,這就是皮膚飢餓的表現。

「衆說紛紜」擁抱的祕密

然而我們卻是最缺少擁抱和給予擁抱的一代,當孩子哭了的時候,情緒管理、育兒理念、教子方法統統佔領大腦,什麼“到底要不要抱?”“如果抱了,會不會寵壞他?”“如果不抱會不會造成心理上的傷害?”……此時糾結的我們都忘了擁抱的力量。

其實,擁抱,就是人類的一種基本需求,一個不僅能滿足人類的生理需要,還能填補人類的精神需求的簡單動作。對孩子如此,對大人亦如此。

今天思塾和大家分享擁抱的祕密,希望家長朋友們養成擁抱的習慣,當愛人需要擁抱時要抱,當朋友需要鼓勵時要抱,當孩子哭了要及時抱,對了,別忘了自己和家裏的老小孩兒……暖暖的擁抱,別等下一秒!

“擁抱的感覺真好,那是肉體的安慰,塵世的獎賞。” —— 情感作家張小嫺

“尤其是在生命的第一年。抱起嬰兒,就會得到安全的依戀。” —— 【美】心理學家 布萊克曼博士

孩子哭了,要抱,要及時抱,一歲以內尤其需要(一歲以後孩子逐漸發展出了自我安撫的能力,可以忍受短暫的挫折和失望)。你可以因爲:實在太累、心情沮喪、對孩子憤怒等等自身原因偶爾不去及時的抱起孩子,媽媽也是人,不必過度自責。但請記住,這絕不可以被扭曲爲:我是爲了孩子好。

如果你持之以恆的用哭了不去抱這樣類似的方式去訓練孩子成爲更“堅強”的人,那你只會收穫一個更“木”的孩子。人是這樣一種生物:我的需要,我的情感被看見的時候,我就感覺自己活着,人生就被點亮。而當我發出的聲音沒有回應的時候,就好比墜入萬丈深淵,不斷下沉,找不到存在的意義,甚至想死。

“消除皮膚飢餓的最好“食品”,就是父母的擁抱,親吻和撫摸。” —— 【美】心理學家哈洛

把剛出生的小猴子單獨隔離開,然後讓“兩個不同的媽媽”陪伴它,一個媽媽是絨布的,身上沒有奶瓶;一個是鐵絲做的,身上掛有奶瓶。結果顯示,小猴子一天都跟絨布媽媽在一起,只有餓了,才跑到鐵絲媽媽身邊喫幾口奶,喫完又跑到絨布媽媽的懷裏。

這個實驗證明動物與人都存在皮膚飢餓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在年齡較小的孩子身上尤爲突出。

如果孩子的皮膚長期處於飢餓的狀態,極少得到父母的擁抱,就容易引發性情孤僻、愛咬嘴脣或啃指甲,長大後容易形成一種潛在的,對被愛、被關心、被撫慰的渴望。當這種感覺過於強烈時,可能就會導致一種病態的情感需求。

“任何語言,都敵不過一句“我愛你”;一千句“我愛你”,也敵不過“抱抱你”。” —— C媽

即使你不是在擁抱的家庭中長大的,也請儘量擁抱你的孩子。他們需要溫暖的肢體接觸,你也一樣。另外,小男孩與小女孩同樣需要被擁抱。常被擁抱的男孩子不僅不會變“娘”,反而會三觀超正!因爲父母對孩子的愛越滿,他的自尊心與性別認同纔會越健全。同樣,爸爸的擁抱也和媽媽的一樣重要。尤其是對於女寶寶,親密度是開啓安全感的閥門,父親的擁抱才能讓她們不自卑也不缺愛。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肢體語言往往比語言更有力量。” —— 【美】語言學家 艾伯特·梅瑞賓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只有7%是通過語言溝通的,高達93%的溝通是通過非語言溝通進行的。

溝通的總效果=7%的語言+38%的音調+55%的肢體語言。

“學會擁抱” —— 《學會擁抱》

擁抱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

爸爸媽媽的每一次撫觸,都會讓寶貝的大腦接受一次良性的刺激,而這些刺激能促進孩子智能的發展。

擁抱有益於孩子健康成長

溫柔的擁抱和撫觸能讓煩躁中的寶貝安靜下來,讓孩子獲得安全,緩解孩子的沮喪情緒,有利於孩子提升免疫系統,讓孩子身體壯壯。

擁抱是愛的傳達

在我們對孩子束手無策時,其實他/她只需要你張開雙臂去擁抱一下,這個擁抱的語言誰都懂,問好,友誼,安慰,保護,信任,抱歉…就夠了,讓一個小小的擁抱,傳遞我們更多的愛。

We all know how nice it is to hug and be hugged.

A great, good hug

the kind you give or get with ourspread arms

and great warmth and love in your heart

makes everyone feel good!

我們都知道擁抱和被擁抱時多麼美妙。

一個超級的擁抱

敞開臂膀,帶着濃濃的暖意和愛心

可以讓每個人都感覺超級棒!

其實,擁抱是愛,擁抱是信任,擁抱就是給對方力量和陽光!因爲簡單的擁抱,讓對方感覺依然有不少人在關心自己,在愛護着自己,並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

關注家長思塾公衆號,看更多原創內容

思塾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