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晚報(記者趙春蓓 文/圖)金秋九月,各大高校迎來了開學季,大一新生也開始了全新的校園生活。剛上大學,第一次有了消費自主權,因此,不少家長叮囑涉世未深的新生“長點心眼”,不要輕易落入消費陷阱。

“侄女今年考上大學,去之前我就以自己親身經歷叮囑她長點心眼,不要相信街頭攬客者的花言巧語,不要輕信天上掉餡餅。”已經畢業十年的張女士講述了自己剛入大學時的經歷:邁入大學校門後,她和很多新生一樣,開始關注外在形象,一些美容店看到了商機,以發傳單的方式,讓新生“免費體驗”美容。一旦進入美容院後,讓學生試用各種化妝品,最後告知服務是免費的,但是打開的產品要收錢,藉機讓大學新生消費,甚至強制消費。張女士說“我那時就被‘忽悠’着買了一套化妝品,後來分了幾次才把錢還清”。

在校期間有些同學會覺得自己的課程比較少,想去做兼職來充實自己的生活,郭女士也說了自己的親身經歷,“記得有次寢室來了個好心大姐姐,說能幫我們找兼職,比如做促銷員就不錯,不僅一小時能拿十元工錢,而且工資一天一結,沒有後顧之憂,但需要交中介費。交了錢後,一直沒有面試的消息,再聯繫這個‘好心姐姐’已經關機了。”說到這裏,郭女士很是無奈,此外,到寢室推銷也是新生經常遇到的騙局。騙子所推銷物品多與新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但其產品多爲假冒僞劣產品,一旦發現受騙很難再聯繫上推銷者,更不會有相應的售後保障。⑨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