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反頹喪聯盟 | 三部話劇讓你告別阿Q精神直面慘淡

本次的現實主義三部曲圍繞人身心的歸屬,以笑動人是今年熱辣夏天的打開方式之一。如果我們有機會進入劇場,以旁觀視角看待自己現實生活的演繹,即使嘲笑、鄙視一番也是對眼下頹喪的反抗。

《當歸》

《福斯塔夫狂想曲》

《以笑之名》

天橋藝術中心

2018年5月8日-5月20日

喪文化怎麼破

“我今天特別喪。”現在“喪”已經普遍到可以精確描述當下年輕人遇到大部分情況時的心理狀態了。我們總是忙不迭地撕掉他人貼的標籤,卻很願意自願把“喪”字貼在腦門。“獻醜”成爲個人受到外部世界接納的入場券,是自我太自我,還是現實太現實?

生活大小事都會觸發“身心頹喪機制”。身陷自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麻團時,與其放出“喪”招,不如先抽身從旁觀者的角度看看他人的處境。話劇看似偷窺別人生活,其實也在反觀自己。

反頹喪聯盟向你推薦三部話劇,在各個時空穿梭,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其實也是你生活中的辛酸苦辣。希望你在與角色同“喪”共情時,還能感受生活的微妙,永遠年輕,熱淚盈眶。

《當歸》:逃離北上廣之後?

“逃離北上廣”原本是新媒體中一句雞湯般的口號,隨着身邊一個一個朋友去北上廣之外的廣闊天地闖蕩,孟小魚才知道,原來這是真的。北上廣,你決定離開它時要付出比來時更大的勇氣。

孟小魚不堪大城市生活重負還是選擇回到小城市生活,孟小魚的姥姥難以適應城市與農村的巨大生活差異。這部話劇反映了大都市青年、小城市家庭和農村老人不同的生活態度。親緣關係被空間區域折射出當下每家每戶都面臨着的問題,如果我們在面對和家人的矛盾和對自我的不滿面前只能做廢柴的話,那可以進劇場看看孟小魚的選擇和努力值不值得。

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王曉凡與實力編劇張晶晶合作完成,更有鐵路文工團資深老戲骨陳勵傾力演出。這樣的主創陣容,讓這個探討年輕人身心歸處的話劇作品有了更加深度的呈現。

《福斯塔夫狂想曲》:靜靜看這個死胖子裝X

如果說《當歸》是以當下年輕人的生存困境爲題材創作的,那麼《福斯塔夫狂想曲》就帶大家穿越到莎翁時代,以戲中戲的形式呈現出十七世紀“戲精”的處境。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筆下著名的戲劇人物之一,莎士比亞把他的的形象設定爲圓滾滾的戲精,用這個滑稽的人物概括了他認爲在鉅變的時代里人性的弱點——溜鬚拍馬,虛榮怯懦。這部話劇選取了莎翁經典喜劇《亨利四世》、《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三個與“福斯塔夫”這有關的片段。當下也是鉅變的時代,但內核與莎士比亞時期已全然不同,福斯塔夫不再是一個人,現代化的福斯塔夫是一羣被同化傳染的極度標榜自我的“主角”。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人對“福斯塔夫”是十分熟悉的,如果你還記得“阿Q”這個名字

《以笑之名》

福斯塔夫這樣抓馬的人在生活中遇上還是“難能可貴”,其實大多數的我們都是可愛又可笑的小人物。《以笑之名》通過現場演繹《破舊的別墅》、《主角登場》、《心心相印》三部獨幕劇向觀衆介紹幾位姿態各異卻各有性格的小人物的生活片段。獨幕劇一般短小精悍、結構精巧,故事巧妙又生趣盎然。

《心心相印》講述一對社會底層的青年男女在一條公共椅子上相遇後的荒誕而離奇的對話。《主角登場》是一個渴望愛情充滿幻想的女孩安妮一人做夢的故事。《破舊的別墅》則演繹了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的一場反間諜鬥爭,該劇結構嚴謹,情節發展曲折,結尾出人意料。

即使獨幕劇空間場景相對限制、人物少,但在一段緊湊的時間裏依然能迸發出充滿戲劇性的火花。小人物不同面向的自我意識在不同時空的三個故事中得以展現,想象的確是使小人物獲取自由快感,暫時和喪氣作別的免費鴉片,但迴歸現實,我們又應如何擺正現實與想象的天平呢?

這些故事就像是暫時脫離現實繁瑣的一次夢遊,我們常會躲進與現實生活形成強烈反差的黑匣子裏來短暫逃避,以換取片刻內心的安定,而後繼續烏煙喪氣的生活。如果我們有機會進入劇場,以旁觀視角看待自己現實生活的演繹,即使嘲笑、鄙視一番也是對眼下頹喪的一點反抗。與自己和解,擁抱不開心在當下倒真是有點英雄主義的意思了。

活動信息

《當歸》5月8日-11日

《福斯塔夫狂想曲》5月12日-16日

《以笑之名》5月18日-20日

天橋藝術中心

80元/180元/280元

劇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