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伏羲公祭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伏羲文化旅遊節被列爲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活動之一,天水被列爲文化旅遊發展50強城市,祭典節會經常化、規範化,一屆更比一屆隆重、熱烈,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人氣高漲,“羲皇故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暨伏羲文化旅遊節舉辦三十屆,在天水地方區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千秋桑梓崇聖祀

——公祭伏羲大典暨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三十屆

張津樑

省政協原黨組副書記、副主席

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暨甘肅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自1988年啓動,至今已整整舉辦了30屆。2006年,公祭伏羲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甘肅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列爲“最具發展潛力十大節慶”活動之一,作爲一種歷史傳統儀式,一種民族人文精神,一種區域發展動力,享譽海內外,深受社會各方民衆嚮往和積極參與。

伏羲氏作爲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最早的中華人文始祖。“羲皇故里”天水是伏羲氏的誕生地及伏羲文化的發祥地,境內留存衆多與伏羲氏和伏羲文化有關的遺址遺蹟。據學者考證,公開祭祀伏羲活動始於公元前756年秦文公時期的祭祀伏羲禮儀,自秦漢至明清,歷經演變,相沿成習,逐步形成多種形式公祭伏羲的傳統。1988年,當時的天水市委、市政府響應社會民衆要求,審時度勢,決定是年(戊辰年)恢復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典禮,其後又決定同時舉辦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

當年天水作出這一決定是有其歷史成因的。

其一,當時全國進入改革開放時代已歷10年,各地競相發展,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成爲改革“窗口”和發展高地 ,刺激和調動內地區域改革激情和發展願望,積極探索尋找適合本地特色的發展途徑和突破口。

其二,天水雖然地處黃河、長江兩大流域交匯處,但地形地貌複雜 ,生態環境脆弱,地質資源相對匱乏,人多地少,農業發展條件受限;地方工業隨國家“三線”建設佈局,成爲黃河上游地區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但在改革大潮中傳統國有企業受產業結構調整和商品市場衝擊及企業自身先天不足等,企業經營受制,發展前景擔憂。作爲主要經濟體的農業和工業支撐區域較快發展難度增大,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市情,尋找新的發展契機和潛力。

其三,天水作爲“羲皇故里”,歷史悠久,文化㡳蘊深厚,特別是二十世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大地灣遺址的初探,對天水曾經是“羲皇故里”提供了聯想和佐證。伏羲氏及伏羲文化作爲最早的中華始祖文化 ,天水作爲唯一的“羲皇故里”,對人們在改革大潮湧動時出現文化認同和歷史迴歸情緒,無疑具有吸引力和號召力,打伏羲文化之牌,促天水發展之事就有明顯現實性。

其四,傳統的力量是巨大的,發展的較量最終必然是文化較量,蘊藏在民衆中潛移默化的民族歷史文化之脈只能順其博動,因勢利導,不能逆動背反,當年市委市政府所做決定,也顯現出地方執政者的明智和品位。

1988年時逢戊辰龍年,農曆五月十三(公曆6月26日)相傳爲龍的生日,天水市人民政府舉辦規模盛大的伏羲公祭典禮。其後正月十六民間祭典活動相繼恢復。從此,政府公祭與民間祭典並行,逐步走向經常化、規範化。2000年開始,天水市舉辦每年一次的伏羲文化旅遊節。2005年伏羲公祭大典由天水市人民政府主持,升格爲甘肅省人民政府主持,同時開幕的伏羲文化旅遊節則繼續由市級政府主辦。2007年開始 ,每年公祭大典的時間確定爲夏至日(6月22日)。2008年,因“五.一二”汶川地震影響,經省、市政府決定,當年(農曆戊子年)公祭活動及旅遊節暫時停辦。第二年,因地震災後重建仼務繁重,省、市政府決定政府公祭大典活動繼續停辦,爲接續傳承,由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主持,市級各相關方面承辦,舉行了公祭大典。2014年以“同根同祖,中華共祭”爲主題,臺灣嘉義市大天宮同步舉行公祭,首次實現了兩岸共祭人文始祖伏羲。前不久公開報道,2019(己亥)年公祭伏羲大典暨旅遊節將以“提升文化認同與社會和諧,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爲宗旨在天水市如期舉行。至此,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暨伏羲文化旅遊節舉辦三十屆,成爲在海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公祭及節會活動。

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暨伏羲文化旅遊節舉辦三十屆,在天水地方區域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提高了天水作爲“羲皇故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是改革開放之後舉辦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慶典節會之一。伏羲公祭大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伏羲文化旅遊節被列爲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活動之一,天水被列爲文化旅遊發展50強城市,祭典節會經常化、規範化,一屆更比一屆隆重、熱烈,海內外華人尋根問祖人氣高漲,“羲皇故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

其次 ,以招商引資和旅遊開發爲突破口,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從當初的農副產品展銷、地方商品交易會,到招商引資、項目洽談,再到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共贏發展戰略等,經濟活動始終是三十屆祭典節會的重中之重,引進、簽約、實施了一大批經濟項目,旅遊人口由當初的每年幾萬人增長到現在的數百萬人。城市第三產業開發牽動其他產業協調發展,提高了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明進步程度。

第三,以每年一度的祭典節會爲“抓手”,有效地提振了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以綱帶目,綱舉目張,以舉辦大型節會爲契機,提聚各方面人力財力物力,常態化和集中整治相結合,使城市面貌持續改觀,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大多數城市在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的基本經驗。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天水城區先後實施外環路建設工程、南北兩山綠化工程、舊城改造工程、耤河渭河攔壩蓄水工程以及機場、高鐵建設工程等,在城市面貌改觀的同時,也爲祭典節會的成功舉辦創造了更爲優越的條件和環境。

第四,內聚人心,外斂人氣,繼承歷史傳統,弘揚伏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凝聚和鍛造城市的軟實力,其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將被人們逐漸認識、接受和弘揚光大,並在今後長遠的城市發展和競爭中逐步顯現其優勢。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甘肅天水、河南淮陽及全國不少地方興起伏羲文化研究熱潮,多種形式與伏羲文化有關的研究團體、機構相繼出現,活動頻繁。甘肅天水爲“羲皇故里”,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曾專門題詞,責無旁貸應扛起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文化研究的大旗。1992年10月,第一次全國伏羲文化研討會在甘肅天水召開。2002年12月8日,國家民政部批准,由甘肅省天水市發起,全國性伏羲文化研究機構“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在京成立。

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成立後,由研究會主辦的一年一度全國性伏羲文化研討會成爲祭典節會的重要活動之一。2011年祭典節會期間,“伏羲文化蘭州一天水論壇”分別在蘭州、天水兩地舉辦,以弘揚伏羲文化、聚力民族復興爲主要內容,百名專家學者簽名倡議發出《天水宣言》,中央各大媒體相繼報道,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2012年,由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和天水市委、市政府主編《中華伏羲文化論文集》上下兩冊,編選論文百餘篇,168萬多字,彙集了歷年來伏羲文化研究主要成果。

以伏羲文化爲源頭,深入廣泛地發掘、研究、宣傳存在於天水及隴右地區的大地灣考古文化、秦國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三國古戰場文化,俗稱“五大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地方歷史民俗文化等,形成具有特色、豐富多樣的地域文化研究體系,也是對祭典節會活動及天水旅遊開發事業的重要支持。隨着公祭大典及旅遊節會三十屆的步伐,也是天水以伏羲文化爲源頭,“五大文化”及地方歷史民俗文化發掘、研究、宣傳和弘揚光大最爲活躍、最值得點讚的時期。

從2014年開始,在每年“夏至”日大陸甘肅天水和臺灣台北都會同步舉行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中央各大媒體列爲重要新聞,廣爲宣傳,社會影響很大,效果很好,加深了海峽兩岸“同文同宗”的民族情懷。海峽兩岸共祭伏羲典禮,已成爲對臺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被臺灣同胞所熟知。

人文初祖伏羲和伏羲文化在東南亞國家及海外有重要影響。每屆公祭大典暨旅遊節都會看到不少團隊或個人前來參祭旅遊。影響較大的如:

1994年公祭大典暨旅遊節會期間,日本高島易斷總部一行22人,組成“伏羲文化友好訪問團”來天水訪問,參謁了伏羲廟等地,與地方政府及民間建立友好往來,多年保持聯繫。

1996年祭典節會期間,美、英、俄、日、韓等19個國家和地區87名代表組團(含新聞記者11名)來天水參加祭典節會,向海內外發出數十篇報道,較爲集中地宣傳天水和伏羲文化。

2001年祭典節會期間,來自埃及、伊朗、貝寧、沙特阿拉伯等10多個國家駐華大使參加,專門參觀了節會主辦的旅遊商品、民族商品和文化藝術品展銷會,促成一批經濟貿易項目,擴大了與民族地區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2011年祭典節會期間,來自美、德、英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的27個華人華僑社團代表參與祭典節會,與天水建立了廣泛經濟、文化聯繫。

2017年祭典節會,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及美、英、意、日和加拿大、西班牙等15國華人華僑代表參加,泛圍較廣,影響較大。

與公祭伏羲並行的是民間祭祀活動,而且歷史更加久遠,內容生動,形式多樣。雖然很難肯定有關伏羲祭祀起始的確切時間,但學者考證,早在殷商之前就已有伏羲形象和傳說,其初級祭祀當不會晚於這個時代。而天水作爲“羲皇故里”,從理論上講應當是“始作俑者”之一。

天水每年農曆正月十六祭祀伏羲,是清乾隆時期形成的。其後作爲民間祭祀日,一直延續至今。1988年,在恢復公祭活動的同時,民間祭祀活動也相應恢復。天水民祭伏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民衆樂意樂爲。每年正月十六,全城萬人空巷朝“人宗廟(伏羲廟)”,上香問醫,叩禮行願,是一道奇特的風景線。民間祭祀很接地氣,關鍵是引導得當,可以很好地充實祭典節會的地方文化內涵,增強吸引力,促進與埠外的勾通交流。三十屆祭典節會的歷程也證明這一點。

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暨天水伏羲文化旅遊文化節已歷三十屆了,“三十而立”,祭典節會取得了成功,積累了經驗,正朝着經常化、規範化、經典化邁步,可喜可賀。

“路漫漫其修遠兮”,相信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社會各界參與支持,祭典節會將更上層樓,越辦越好。2011(辛卯)年夏至,參加公祭伏羲大典暨伏羲文化旅遊節,曾填《瑞龍吟》詞一首,錄此作爲本文結束語:

先天殿,韶樂繚繞如雲,旌揚幡轉。八方匯聚來賓,綬黃巾紫,虔誠一片。獻太牢,聖前花簇告慰,肅穆無限。輕歌曼舞翩翩,鼓樂拜禮,踵連魚貫。朗朗祭文讀罷,燕飛鴿弋,薰風撲面。

追憶遠古洪荒,玄黃難辨。茹毛飲血,蠻野災橫禍亂。開天地,文明肇啓,羲皇初現。治嫁娶農耕,開世立極,傳承應變。俟萬載春秋,九州祭,炎黃子孫常念。天下成務,和諧如願。

2019年5月於甘肅蘭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