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去過大理的朋友,都可能知道或者品嚐過一道大理特色美食——乳扇。

“雲南十八怪,牛奶做成片片賣”這句話大概是對乳扇最好的註解。《舌尖上的中國 2》轉化的靈感一篇中,也對雲南大理的乳扇做了介紹。

乳扇是白族等滇西北各民族中喫的一種奶酪,主要以牛乳爲食材,在酸水裏使其凝固,然後拉抻如扇子形狀的薄片,纏繞在棍子上如巨大的風鈴搬晾乾。由於製成了固體片狀且晾乾,能保存較長時間,也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

乳扇的製作比較複雜:先在鍋裏倒入一定量的用木瓜製成的酸水,加溫至70℃左右,加入一定量的新鮮牛乳,將鍋輕輕晃動,並用竹筷迅速向一個方向攪動,使牛乳變成絲狀凝塊。用竹筷夾出放冷水內,待稍涼後揉壓成薄餅,再將竹筷壓入薄餅兩邊,並向外抻,使之成薄片如扇子狀,晾乾即可。酸水與鮮奶的比例爲1︰2。

乳扇曬乾後就可以喫了,喜歡生喫的可以加點糖,或者不加糖直接喫,因爲乳扇製作中不能加糖,所以略顯味淡。但也更有原味,酸中奶香十足。

但曬乾之後的乳扇有股牛奶的腥味,很多人會不喜歡生喫。經過二次加工的乳扇,味道會更好。

烤乳扇

在雲南大理的街頭會經常看到烤乳扇的攤子,一個炭火爐子,一碗玫瑰花醬,乳扇就因爲它們的作用變成了香氣撲鼻的誘人美食。把乳扇放到炭火上,讓熱氣將乳扇慢慢烤軟攤開,塗上由當地玫瑰花釀成的玫瑰糖,最後用筷子把乳扇在捲起來。酥脆香甜,奶香異常,這樣的烤乳扇你絕對不忍心錯過。

炸乳扇

炸乳扇是大理白族偏愛的喫法,幾乎每家每戶都能炸出一手酥脆的乳扇,炸乳扇的手法很講究,先將乳扇切成小塊兒,放到油裏炸,油的溫度要掌握好,不宜太高,油太高會導致乳扇很快就焦了,在炸的過程中一定要勤換位置,炸的時間太久也會導致乳扇酥脆的口感下降。

蒸乳扇

將乳扇放在蒸具中蒸一小會兒,直至變軟,千萬不能蒸太長時間。然後在上面撒上調味的,鹽或蜜汁,即可食用,口感糯軟,奶香四溢。

涼拌乳扇

把乳扇切成絲,加入韭菜,澆上各色作料,微酸的奶香撲鼻,口感非常之好。

炒乳扇

將乳扇切絲,配上韭菜,裏脊肉,青辣椒絲等翻炒,直至菜色色澤油亮,乳絲柔中有韌,就可以了。

泡乳扇

將乳扇油炸後,等變幹以後,捏成碎片放入杯中,加白糖與水煮沸飲用,非常好喝。

怎樣挑選乳扇

挑選乳扇的時候要挑光澤自然、帶有乳香味的,且沒有黴點。可以掰點嚐嚐,新鮮的乳扇是軟的,硬的是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