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劉裕正在黃河北岸以後來天下聞名的“卻月陣”大破北魏時,王鎮惡等人已經攻破了潼關,靜待劉裕到來,後秦的氣數真的盡了,七月沈田子率領的一支數千人的偏師在藍田關與御駕親征的姚泓相遇,姚泓帶來了數萬大軍,誓要守住這最後一道防線,那又怎麼樣,沈田子一舉攻克藍田關,姚泓倉皇逃回長安。劉裕北伐南燕的時候,慕容超因爲有早年曾經在後秦逗留過的經歷,所以派遣使者向後秦皇帝姚興求援,姚興思考之後派大將率兵來援,並且派使者至劉裕軍營,威脅劉裕說:“慕容氏相與鄰好,今晉攻之急,秦已遣鐵騎10萬屯洛陽。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南北朝小傳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上回書說到:皇帝收割機劉裕的三殺:蜀王譙縱

劉裕北伐南燕的時候,慕容超因爲有早年曾經在後秦逗留過的經歷,所以派遣使者向後秦皇帝姚興求援,姚興思考之後派大將率兵來援,並且派使者至劉裕軍營,威脅劉裕說:“慕容氏相與鄰好,今晉攻之急,秦已遣鐵騎10萬屯洛陽;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沒想卻被劉裕當場打臉,並讓使者回去告訴姚興,自己滅燕之後,休兵3年,便會北上奪取洛陽、關中地區。如若姚興願意現在前來送死,便請速來!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姚興



當然最後姚興因爲赫連勃勃在後方搗亂,撤回了對南燕的援兵;而劉裕也沒有向他說的那樣3年後就出兵滅秦,真正開始北伐後秦已經是南燕滅亡六年之後了。關於劉裕北伐後秦的目的,史學界至今仍是爭論不以,包括王夫之在內的大部分人認爲,劉裕北伐後秦是爲了給篡位增加政治籌碼;而呂思勉爲代表的小部分人認爲,劉裕北伐還是爲了收復故土的,只是後來條件的限制沒有成功。不管劉裕北伐的目的是什麼,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後秦不是南燕、譙蜀那一類的蕞爾小國,事實上後燕崩潰以後,後秦一度是北方唯一可以與北魏一較高下的大國。後秦皇帝姚興也不是慕容超、譙縱一樣的泛泛之輩,他與佛學巨擘鳩摩羅什交好,精通佛理,後秦在其治理之下文治武功頗爲出色。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鳩摩羅什


前秦餘部苻登在關中與後秦武昭帝姚萇激戰八年,互有勝負,姚萇死後,姚興半年就殲滅了苻登;初登大位後秦政權內部的各種勢力不服,姚興祕不發喪,拉攏叔父姚碩德,三兩下襬平了內部危機;司馬道子父子亂政,姚興兵出潼關,奪取洛陽,淮河、漢水以北多附後秦;西北諸國爭立,姚興滅西秦、降後涼,南涼、北涼、西涼先後稱臣,姚興又從姑臧迎請鳩摩羅什至長安宣揚佛教,一時間後秦國勢大盛。

先前後秦在北方的最大敵人——後燕,已經被北魏打的元氣大傷,可以說此時的後秦被稱作北方第一強國也不過分,似乎它能能夠追隨前秦的腳步一統北方。然而柴壁一戰擊碎了這一切,弘始四年(402年)姚興發兵與北魏爭鋒,雙方在柴壁(今山西襄汾南)相遇,最終這裏變成了姚興的“參合坡”,後秦羌兵精銳覆滅殆盡,從此再也無力東進與北魏抗爭,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奪取中原的希望。戰爭的失利造成後秦內部的分化,弘始九年(407年),姚興曾經收留的赫連勃勃在後秦北地朔方建立的匈奴夏國不斷襲擾後秦;弘始十一年(409年)乞伏乾歸復立西秦,一時間後秦疆域大爲縮水。與此同時南涼、北涼也紛紛反叛後秦,姚興多方作戰疲於奔命,但依然不能壓住局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後秦國力在慢慢流失,姚興也在無休無止的煩惱之中失去了早年的勵精圖治,靠與鳩摩羅什講經說法來麻痹自己。

這樣的後秦開疆拓土是已經不可能了,只是由於有政治手段老辣的姚興坐鎮,尚能自保。劉裕北伐後秦必須要有必勝的把握,要等一個合適的時機,弘始十八年(416年)的春天姚興終於死去,劉裕踩着姚興的屍體在朝廷上宣佈對後秦的滅國之戰即將開始。

姚興駕崩之前,後秦的內部矛盾已經爆發,太子姚泓的弟弟姚弼趁老皇帝病重想要帶兵闖宮奪取政權,姚興帶病平叛,耗盡了最後一口氣,第二天姚興病發去世。姚興死後,南陽公姚愔等人圖謀作亂,姚泓將他們全部誅殺,獲得了骨肉相殘的又一次勝利。內部暫時的平靜換來的卻是外部暴風雨的到來,五月劉裕在建康舉行閱兵,誓師北伐。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姚泓



永和元年(416年)十二月二十日檀道濟、王鎮惡、沈林子率領的東晉北伐大軍前鋒抵達洛陽,並將洛陽圍的水泄不通,二天之後孤立無援的洛陽守將決定投降,就這樣失去的故都重又回到了東晉手上。也該着後秦氣數盡了,北方的冬天黃河冰封並不適合南方的軍隊進軍,況且關東土地丟了,後秦還有關中,要想入關還得面對潼關、函谷關兩大屏障,以北伐前鋒目前這點兵力來說是不夠的,而根據劉裕的計劃北伐前鋒此時就應當駐紮在洛陽等候明年開春,太尉劉裕親自率大軍增援。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姚泓有兩個弟弟,鎮守函谷關的姚懿和鎮守後秦北部邊疆的姚恢,國內局勢現在不穩,兩個弟弟都有了不臣之心,永和元年(416年)冬,姚懿在函谷關發動叛亂,企圖殺回長安,取代姚泓;永和二年(417年)春,姚恢又在北邊起兵,由於關中無兵可用,百般無奈的姚泓只好緊急徵調函谷關和潼關的守軍回關中平亂。

面對如此有利的局勢,幾個膽大包天的年輕人決定鋌而走險,不待大軍到來,提前打入關中。本來他們打算的是由王鎮惡率領一路兵力徑直西進,撲向潼關;檀道濟、沈林子則率領其餘的兵力渡河北上,進攻蒲坂(山西永濟),意圖從蒲坂西渡黃河,繞開潼關,直接跳入關中腹地。但檀道濟、沈林子剛剛渡過黃河,就遭到了蒲坂守軍的頑強抵抗。眼見攻破蒲坂無望,他們只好原路返回,再次與王鎮惡會師,共同向潼關進發。本來這樣的冒失輕進應該是對後秦十分有利,連劉裕知道後也對檀道濟等人的作爲大爲不滿,因爲後秦很有可能趁大軍未到的時機,消滅東晉前鋒。

然而正如一個王朝崛起之時戰無不勝一般,王朝的末年將迎來戰無不敗。秦軍用盡一切辦法想消滅這支部隊,攻擊他們的糧道、切斷他們的水源、割裂他們與主力的聯繫,但是所有的計策全部宣告失敗。當劉裕正在黃河北岸以後來天下聞名的“卻月陣”大破北魏時,王鎮惡等人已經攻破了潼關,靜待劉裕到來,後秦的氣數真的盡了,七月沈田子率領的一支數千人的偏師在藍田關與御駕親征的姚泓相遇,姚泓帶來了數萬大軍,誓要守住這最後一道防線,那又怎麼樣,沈田子一舉攻克藍田關,姚泓倉皇逃回長安。

八月當劉裕率領主力抵達潼關時,姚泓已經是困守孤城了,劉裕採納王猛孫子王鎮惡的建議,派他帶領先遣部隊突襲長安,其實哪裏還需要什麼後援部隊呢?劉裕的大部隊還沒有到達長安,只有萬餘人的王鎮惡早已殲滅了想要消滅他的後秦最後一支主力,並且順利殺入了長安城。現在就看姚泓的選擇了。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姚泓無計可施,想要向劉裕投降。他的兒子姚佛念才十一歲,自幼跟着爺爺姚興學習佛法深得爺爺寵愛,事已至此佛念看透了他對姚泓說:“晉人將逞其欲,終必不全,願自裁決。”(晉書·姚泓載記)

姚泓茫然若失而沒有回答,姚佛念於是登上宮牆投地而死。姚泓沒有自殺的勇氣,他乘羊車,肉袒銜壁,抬着棺材,一如一百年前的晉愍帝司馬鄴出降劉聰時一樣,只不過上一次勝利的是胡人,這次換成了劉裕。

姚泓和慕容超一樣被送到建康的鬧市中斬首,只是慕容超是寧死不降被殺情有可原,而主動投降的姚泓卻也沒能活下來,當然劉裕同樣沒有放過後秦的宗室。

收復長安是劉裕一生的巔峯,東晉左遷一百年來,多少英雄豪傑想實現這一輝煌目標,但終究成了一輩子的遺憾,63年前那個名震天下的大人物只能在灞上興嘆,劉裕做到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誰又能想到這又是劉裕一生最大的挫敗呢。所謂挫敗,不在於關中之地得而復失,而在於放棄關中喪失了關中最後那一點“殘民不沾王化”的民心。

更重要的是人,無論是自相殘殺而死的王鎮惡、沈田子,還是死於赫連勃勃之手的朱齡石、朱超石、傅弘之、蒯恩,以及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毛修之。總之,劉裕得到了他想要的南朝宋帝國,但是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劉宋失去了所有的北伐主帥。劉宋第三代皇帝劉義隆,每次病重第一個想殺的就是檀道濟,根源也是在這時種下的。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晉書》、《宋書》、《論劉裕》(朱紹侯)、《魏晉南北朝史》(王仲犖)、《兩晉南北朝史》(呂思勉)、《後秦史》(俄瓊卓瑪)、《狼殿》(呂輕候)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韓建:治事能臣亡唐推手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一丈青”扈三娘誤入白虎壇,大宋女德班改造效果驚人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能力平庸,卻當上了一把手:道光爲什麼選擇咸豐?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皇帝收割機劉裕的四殺:關中佛國之主姚泓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