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生物医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迅速发展,医学已经从医生与病人间一对一的私人关系发展为以医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性事业。现代医学伦理学更多地涉及病人、医务人员与社会价值的交叉或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伦理学难题。

近日,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整合医学人文专业委员会、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共同主办的“2018整合医学人文高峰论坛暨《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30周年学术会议”在西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中国医学伦理学回顾与展望”“互联网+医学中的伦理争鸣”“健康中国伦理热点话题聚焦”“临床伦理与医学的人文关怀”视角,探讨医学人文的新发展,共谋新时代医学人文新篇章。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学者。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和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整合医学人文力量

近年来,随着医学诊疗越来越依赖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医疗设备的提升,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也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医学是一门直接面对人的科学,既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因此,医学比其他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哈尔滨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尹梅认为,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医学技术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从来都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障碍。“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为我们加强医学人文建设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契机。”尹梅说。

“医学伦理学具有实践性、继承性、时代性的显著特征,它主要研究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作用及发展规律;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卫生部门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明旭表示,医务人员的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群众就医体验和改革“获得感”,加强医学人文建设,弘扬医学人文精神,已成为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早在20世纪末,我们就认识到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当前的医学模式还主要是生物医学模式,要真正实现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整合医学人文力量迫在眉睫。”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关健表示,虽然许多专家一直呼吁重视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但是要真正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变,必须依靠大批具有高精尖医学技能且具有丰厚人文素养的新型医学人才。

空军军医大学教授郭照江认为,我们的先哲早就认识到医学的人文性质,提出“医本仁术”“大医精诚”,只有高德之人才配做悬壶济世的医生。近代以来,西学东渐冲淡了这种传统。如今我们倡导医学的人文精神,主张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讲,不过是医学本质的回归和复兴。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人类社会自有医疗活动以来就建立了医患关系,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思辨与探讨从未停止,医患关系不仅是医学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还关乎全人类生命健康的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认为,医患关系是人类文化特有的组成部分,是医疗活动的关键、医疗人际关系的核心。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

黑龙江省医院院长石耀辉认为,良好的医患关系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而医患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前提。加强医患沟通,核心是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不仅依靠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医疗设施,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患者的配合和支持。要得到患者的配合和支持,就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医患双方的责任,也是医学院校和我们全社会的责任。”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教授曹永福告诉记者,医学伦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学伦理素养。医学伦理素养是从医者解决医学伦理问题的认知、判断、价值抉择、情感、破解难题的能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是一项持久而艰难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的完善健全、医护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患者认知度的提高,最终必将会使医患关系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构建起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曹永福说。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生命伦理学起源于对各种新兴生物医学技术的哲学反思,意图解决技术发展对于人类道德秩序的挑战。而医学伦理学关注的是医学职业行为的有效规则和医疗道德关怀的可行方式,使医者安心、患者放心。医学伦理学维护医学的进步,同时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认为,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首任主编石大璞表示,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扶贫、筑牢基本医疗保障网等,让贫困患者医疗有保障、生命有尊严,小康路上不掉队。“目前,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和各项主要健康指标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时代,在健康中国建设中,提高医者的人文素养和大众的健康常识,尊重生命,尊重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建立顺畅的医患沟通机制,促进医患间的相互理解,中国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将发挥重要作用。”石大璞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