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

“蓝精灵”居然是新型毒品?

按理说

蓝精灵不应该是

☟☟☟

这样吗?

可是现在他却是

这样的

▼▼▼

原来氟硝西泮是一种医用精神镇定药物,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服用后不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也会在药效消失前干扰人的记忆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丧失行动能力。

在美国,氟硝西泮俗称Roofie。因为常有不法人员在夜店、酒吧、Party上通过暗中在女性的酒杯中投入此类药品以进行迷奸、偷窃等不法行为,已经在多年前就被政府列入禁药名单。Roofie这个名词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动词Roofied,意为被下药了。

而在中国,Roofie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叫“蓝精灵”。

纽约The Cut杂志中有一段关于女性在酒吧被人在酒杯中暗中投入了氟硝西泮后的描写:

我在布鲁克林的一家酒吧里和我的准男友约会。整个晚上我只喝了一杯半的金汤力,并且我似乎从未放下我的酒杯。那杯酒很甜,令我很放松,我聊天聊得很开心。但我的记忆似乎停止于此了。当我试图回忆那晚时,我只能想起我的朋友在戏弄我、我在大笑,周围的人都显得无比高大。除此之外,我再也想不起任何事情。

而从5月起,“蓝精灵”开始活跃在国内多地。

90后吸食倒卖“蓝精灵”

今年5月22日,浙江奉化公安分局西坞派出所接到报警,有人在某单身公寓吸毒。民警现场检查,两名年轻人正在吸食一种叫“蓝精灵”的新型毒品。

上家江某也很快被民警抓获,他落网时正在宁波鄞州一家酒店外“做买卖”,身上藏着7粒“蓝精灵”。警方突击搜查小江的出租屋,又发现了66颗药丸。

据三人交代,从今年5月开始,他们从网络上购买“蓝精灵”,通常在KTV包厢内贩卖。

目前,这三名90后因涉嫌贩卖毒品被刑事拘留。

“海淘”购来后加价兜售

不到一个月,“蓝精灵”又被民警在浙江金华浦江发现。

今年6月,浦江民警接到线索,有人在网络上代购“蓝精灵”。民警侦查发现,这些贩卖“蓝精灵”的犯罪嫌疑人,分布的地域很广,涉及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和北京等地。

犯罪嫌疑人小王落网后交代,他以前做微商,今年年初意外发现:从日本海淘一种叫氟硝西泮的处方药,“一板药有十粒,从日本过来的成本价只要2到3元,只要拍张图片发在朋友圈,就有人主动来问来买。”

民警侦查发现,“蓝精灵”在金华KTV等娱乐场所兜售时,每板从120元卖到300多元不等。

经过两个多月努力,专案组抓获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的犯罪嫌疑人24人,其中刑事拘留19人,行政拘留5人,查获涉案毒品“蓝精灵”1000余粒。

“蓝精灵”属于第三代毒品

资料显示,氟硝西泮有安眠、镇静、遗忘、肌肉松弛等作用,其中遗忘和催眠的作用最为明显。当这种成分和酒精一起合用时,会令肌肉过度镇静和精神运动损害,有时甚至会出现兴奋、错乱等反应。

办案民警说,氟硝西泮到了不法分子手里,他们会教唆购买者混着酒喝、或含在嘴里,“这就和吸食毒品一样。”滥用这类药物,和吸食冰毒等毒品一样,都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性。

95后杭州人小江,偶然一次接触到“蓝精灵”后,逐渐成瘾,多次通过代购购买并服用,“吃完后,只要撑过两个小时的困乏期,就会让人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脑子一片空白,如果混上酒食用的话,会让人兴奋、迷乱……”

“服用后什么事都不记得”

在娱乐场所工作的小刘说,他对于“蓝精灵”早有所闻,“听说服用一粒后,就是挨一巴掌你都可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时,大部分事情会忘记。对女孩来说,喝了这种药,和裸体出行没差别,你在别人眼里将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作为处方药的“蓝精灵”溶于水,液体是淡蓝色的。

但另一些新型毒品无色无味,溶于水后也不容易被人发现。在以往案例中,有人故意把冰毒放进酒水里,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吸食,最后成瘾。

危害是第一代毒品1000倍

“蓝精灵”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新精神活性物质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新精神活性物质也被称为“第三代毒品”(第一代毒品是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第二代毒品指冰毒、K粉等合成毒品)。

比如之前警方发现的笑气、恰特草、小树枝、跳跳糖等,都属于新精神活性物质。值得警惕的是,第三代毒品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极大。

据了解,许多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理作用比海洛因、吗啡等传统毒品更加强烈。少量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人会出现心动加速、血压升高、肝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症状。大量吸食后会引起偏执、焦虑、恐慌、被害妄想症等反应,严重的会精神错乱,甚至抽搐、休克、脑中风死亡,危害是第一代毒品的1000倍。

伪装性更强 青少年易上钩

新精神活性物质,主要以中枢兴奋和致幻作用为主,因此,滥用后急性中毒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发生不可控制的兴奋、易激惹、冲动、性乱行为,并由此导致性病、艾滋病、肝炎等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传播。

从外观看,这些制品以香料、花瓣、烟草及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与海洛因、冰毒等常见毒品相比伪装性更强。从成分看,它们含有多种合成大麻素成分,具有较强的致幻作用。

“由于具有更强的伪装性,使得许多青少年出于好奇或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开始接触这种毒品。”

面对这个年代,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型毒品,我们只能想办法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

温馨提醒

尽量少去那些人员混杂、管理混乱的娱乐场所。

号称“比烟酒危害小”的不明食物,你都要坚决拒绝。

不要随意吃一些网上谣传的药品、保健品。

不要随便吃陌生人给的零食,拒绝来路不明的茶、香烟和饮料。

毒品的伪装还有这些

见到的话请警惕

↓↓↓

发现有人在朋友圈卖这些

果断举报!

在外不要吃可疑的食物饮料

保护好自己!

本文来源:中国禁毒、都市快报 、人民日报微博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