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閱讀編者導讀

“今日的一縷英魂,昨日的萬里長城”!從明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發動的援朝戰爭算起,到明崇禎十七年、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止,在中國東北這片美麗富饒的大地上,熊熊戰火足足燃燒了五十三個年頭。有多少好兒郎血灑疆場?有多少美嬌娘淚守空房?那個曾經用無限溫情哺育衆生的大地母親,一時間卻變成了人間煉獄裏的女羅剎,她手起刀落,賺得無數人頭滾滾而下。她架炮縱馬,又殘破了多少斷垣殘牆!

薩爾滸戰役結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的三月初,後金人大約只用了七天的時間就幾乎全殲了明軍7萬精銳,大明帝國的遼東鎮,至此走上了它的覆亡之路,而它所庇佑的那個明王朝,也將緊隨其後,消失在歷史的舞臺之上。當後人每每回首這段往事,總是忍不住唏噓感慨一番,因爲這裏還留着太多的遺憾,比如發生在那個海內孤臣袁崇煥,海外天子毛文龍兩人之間的恩怨情仇,總會讓我們看到一些別樣的精彩,讓我們一次次受到震撼心靈的啓發!海外天子毛文龍,功過是非無人斷!

繼薩爾滸戰敗,開原鐵嶺失守,瀋陽遼陽相繼陷落及廣寧衛城淪喪後,明帝國遼東鎮的處境每況愈下。之前與漠南蒙古諸部、西海女真諸部達成的攻守同盟,隨着遼東鎮戰略要地的逐個失去而土崩瓦解。大淩河,這條曾經溫婉多情,灌溉遼西萬頃良田的長河,此時又擔負了一個更加艱鉅的任務,她將要在錦州城前阻擋那一波接一波,來勢洶洶的後金騎兵。以大淩河爲界,明朝人構建的關寧錦防線,此時彷彿是沉浮於驚濤駭浪中的一葉孤舟,又彷彿是飄搖於狂風驟雨中的那一線生機,時刻都會在後金人的強勢攻擊下沉淪飄零。

廣寧失陷後的遼東一般形勢圖

而在北緯39°33′,東經124°39′附近,一處當地朝鮮人稱它爲皮島的地方,正悄然發展出了一支抗擊後金的軍事力量,帶領這支抗金隊伍的領袖名叫毛文龍。而有關毛文龍被袁崇煥斬殺的歷史爭議,至今仍然甚囂塵上。

一種觀點認爲: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是因爲這支抗金武裝在後期已經無法配合明朝在遼東主戰場上的戰略部署,毛文龍逐漸將這支明朝的國家武裝轉變成了自己的私人武裝,是一支離心力極強的地方割據勢力。在毛文龍的領導下,皮島正逐漸轉變爲與後金人展開私下貿易,進行政治外交利益交換的中轉站。甚至在朝鮮和明代人的書面記載裏還透露出這樣的信息:毛文龍有吞併李氏朝鮮的計劃,而他私自率領艦隊離開皮島前往山東登州萊州,並吹噓可以輕易拿下天津、南京的狂妄言論也成爲當時輿論攻擊的焦點。從某些方面來看,毛文龍當時管理的皮島,已經不是明政府安插在後金後方的一支奇兵,反而成爲了明帝國在部署遼東戰略時的一道障礙,一顆毒瘤。袁崇煥矯詔斬殺毛文龍,是明政府高層制定“五年復遼”計劃裏的重要一環。

皮島(東江鎮)的一般控制區

提出反對觀點的一方則認爲:在天啓元年由毛文龍領導指揮的鎮江大捷,將後金淪陷區的遼民再一次收攏組織了起來,這支力量依託遼東半島沿海的平原帶及周邊的島嶼羣,利用海上武裝的優勢持續給予後金在軍事上的騷擾和打擊,從努爾哈赤當政時期起,毛文龍的皮島武裝就成爲了當時後金人主要軍事打擊的對象。《東江疏揭塘報節抄》中抄錄的這段努爾哈赤批文就是最好的佐證:近聞關西河中出血,大風颳倒各衙古樹,是天意又在朕也。但所慮者江東毛文龍耳!今密爲探聽,再觀天意,先取江東,後取北京不難矣”。從努爾哈赤對待毛文龍的態度上我們不難看出,至少在明天啓年間,毛文龍的確在牽制,騷擾後金軍事行動安排上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袁崇煥斬殺毛文龍,或許真的是自斷一臂!皮島(東江鎮)毛文龍的價值討論

民心導向的先鋒官:我們仍然要從薩爾滸之戰說起,此戰役在當年的三月初結束,後金人利用之後3個月的時間做了充分的休整準備工作,在同年六月發起了攻打開原、鐵嶺的戰鬥,並勝利拿下這兩座北部重要衛城。在此之後,努爾哈赤利用明政府撤換熊廷弼職位,重新調整遼東戰略部署的空隙,再一次攻下了瀋陽、遼陽兩座重鎮。再之後,因遼東巡撫王化貞與第二次經略遼東的熊廷弼意見不一致,後金人發起了攻打廣寧的戰役並取得最終勝利。此時明帝國的遼東鎮,幾乎已是名存實亡了。

鎮江大捷

但作爲王化貞的得力干將,毛文龍卻不負重託,他在後金政權的東線勝利開闢了第二戰場。鎮江大捷之後,後金人將面臨東西夾擊,兩面受敵的不利處境。毛文龍的這一軍事行動,其實也是王化貞以攻代守戰略思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西部主戰場節節敗退,望風而逃的明軍,卻意外地在東線戰場取得了突破,這個好消息無論是對當時的明朝士兵將領,政府高層以及社會各階層來說,無疑都是一劑強心針。在鼓舞士氣,振奮人心上起到的作用,將遠遠超出這次鎮江大捷所帶來的軍事戰果。

開闢了第二戰場,讓遼東鎮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從當時遼東的正面戰場地形來看,那麼像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包括廣寧,錦州等主要戰略城市,基本都處在廣闊的東北平原帶上。這裏開闊的地勢,易攻難守的軍事設防工事,很難阻擋後金騎兵快速機動的戰術打擊。但我們如果把目光轉移到後金勢力範圍的東部,皮島毛文龍方向再來看一看,或許會發現另外一個世界。在這裏,長白山脈自南向北縱切而下,高山峻嶺密佈,溝壑縱橫。鴨綠江蜿蜒曲折,水流湍急,讓善於陸戰的後金騎兵望而卻步。在南部,千山山脈幾乎分佈在了整個遼東半島上,而缺乏水戰實力的後金人,又無法牢牢控制這個半島的沿海港口及平原居住區。

東北地形概圖

這樣的地形,後金人雖然可以利用山險扼守毛文龍進一步深入內地的軍事進攻,但沿海人口集中區,也是經濟最爲發達的像復州,蓋州,金州以及鎮江(遼寧丹東)等城市,卻因爲沒有很好的海上防禦力量而讓後金人始終處於被動防守的局面。加上毛文龍採取了種種手段收攏當地居民遷移到關內、朝鮮和周邊島嶼,以此掏空後金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基礎。又利用諜報人員組建嚴密且分佈廣泛的情報網絡,來應對後金人的軍事行動。所以在毛文龍時代,整個遼東半島的局勢一大半是控制在毛文龍手中的。

釜底抽薪,毛文龍在東線的各種牽制作用:雖然在毛文龍被殺之前,就有許多明朝官員批評他的牽制策略只是虛張聲勢,雷聲大雨點小。但以下這些數據卻足以說明問題,崇禎三年二月,毛文龍被殺後,孫承宗在統計皮島勢力的人口軍丁數時,給當局的彙報文書上如此寫道:”據東江汰定精壯兵丁二萬八千,半系單丁,半有家室,總合老幼不下二倍計,當八萬有餘。其間尚有從未爲兵,以商農自贍而僑居各島者,亦不下九萬。合之,實十餘萬“。也就是說,經過袁崇煥精汰後的毛文龍勢力(即東江鎮),仍然有着十七八萬的人口。而之前經皮島,鐵山向山東登萊方向逃難的人數,則在四十萬餘。數據來自《東江疏揭塘報節抄》,《明熹宗實錄》。

捉襟見肘的東江鎮財政狀況

我們再從第三方,李氏朝鮮的官方史料中找一找相關的內容,據《朝鮮李朝仁祖實錄》記載:仁祖四年三月己巳,毛將領率數十萬男婦就食我邊。同年四月,毛將十餘萬衆及老弱婦僅數十萬餬口之資,皆取辦於本國。朝鮮人李肯翊在《燃藜室記述》中記載道:遼民來者日衆,前後數十萬口,分置鐵山、蛇、梁等處。當然,這些還只是一部分,用毛文龍自己的話來說,他在天啓年間前後招撫安置的逃難遼民總人數在百萬之內,應該是出入不大的。

儘管毛文龍確實存在殺敵冒功,虛報戰績的做法,而且很多。但他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在短短七八年的時間裏,將隊伍從一開始的198人擴充到了十幾萬人,且安置轉移了接近百萬人次的難民,在當時敵強我弱,孤立少援的情況下,毛文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是十分不容易的。而他所謂的殺敵冒功,虛報戰績,大多也是爲了生存,擴大抗金力量而不得已爲之。畢竟身居廟堂之高的皇帝大臣,更喜歡聽到毛文龍殺了多少後金兵,而不是救了多少難民的消息。

天啓年間明政府對毛文龍的資助

我們甚至還要考慮這樣的一個問題,當毛文龍從整個遼東抽走了百萬之衆的當地居民時,對後金政權又造成了多大的影響呢?尤其是在後金勢力迅速擴張的關鍵節點上,一百萬的人口資源對於後金政權來說,意味着什麼?談藝認爲,以最保守的估算方法來計算,一百萬人口所創造的財富價值足以供養十萬人的後金騎兵。如果從這個角度上分析的話,毛文龍和他手下的198名好漢,也間接地殲滅了後金人的十萬大軍。加上他不斷在後金勢力範圍裏搞各種煽動,打探情報的活動,極大擾亂了後金政權的社會秩序,間接滯緩了他們嚮明關寧錦防線的軍事進攻計劃。

團結盟友,打通與李氏朝鮮的任督二脈:而且,毛文龍的東江鎮地理位置在朝鮮的西邊,後金如果想從鎮江方向(今遼寧丹東)攻打朝鮮,勢必要先消滅毛文龍。在一定程度上,毛文龍的東江鎮又幫助明政府維護鞏固了他最忠實可靠的國際戰略伙伴,是朝鮮抵禦後金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如果再加一番琢磨的話,只要毛文龍的東江鎮在,那麼朝鮮內部主張與後金結盟的勢力就無法掀起大浪,在李氏朝鮮光海君當政期間,朝鮮人採取了對後金的綏靖政策,一方面絕不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但另外一面卻暗中資助後金人,甚至將毛文龍的情報出賣給後金人,以此換得自身的安全。後來的學者稱這一時期的朝鮮外交策略爲”兩端外交“。

天啓三年三月(公元1623年),李倧也就是之後的朝鮮仁祖,發動兵變推翻了光海君的統治。爲了得到明朝的支持,他結束了光海君時期的”兩端外交“,並委託毛文龍在明廷上爲自己辯白。在毛文龍的堅持下,李倧得到了正式冊封,朝鮮自此完全倒向了明朝,積極抗金。東江鎮在這一段時間內得到了迅速擴張,也斷絕了後金聯合朝鮮來打擊明朝的戰略意圖。袁崇煥揮淚斬文龍

袁崇煥的”五年復遼“計劃,是向崇禎皇帝拍着胸脯打着保票才最終確定下來的。在崇禎皇帝的腦子裏,只有這麼兩個想法:第一,五年內,袁崇煥經略的遼東鎮要把失地全部收復,要把後金徹底消滅,明朝上上下下就算砸鍋賣鐵也要支持。第二,五年之後,如果遼東鎮達不到這個目標,那你袁崇煥就等着最殘酷的清算。這兩個想法皇帝不需要說出口,袁崇煥當然也能心領神會。所以,當袁崇煥開始全面負責遼東鎮軍政事宜的那一刻起,萬斤重擔也壓了上來。

五年復遼計劃大約可分兩步實施,第一步是守住關寧錦防線。第二步是以關寧錦防線爲進攻基地,反攻後金。做到第一步,則需要和後金先議和,穩住對方。然後加快錦州前線大淩河一帶的防禦工事建設。做到第二步,則需要聯合朝鮮,蒙古,並與毛文龍的東江鎮緊密協同,對後金採取多面圍堵,多面進剿的策略。但這兩步,毛文龍皮島(東江鎮)勢力都與袁崇煥的計劃有着相當大的利益衝突,下面,談藝來爲大家分析一下:

關寧錦防區的大致範圍

袁崇煥與後金議和,毛文龍的副作用在哪?皇太極時期,明政府因遼東戰事緊張而關閉了與後金互市貿易的幾個重要邊口。在持續高壓的經濟制裁下,皇太極又謀求與朝鮮進行貿易的可能,但正如我上面所說,當採取兩端外交的光海君被趕下臺後,李氏朝鮮此時已經完全倒向了明朝,斷絕了與後金的貿易關係。面對這樣的處境,皇太極要麼拿下朝鮮,要麼與袁崇煥談議和條件,才能保證自身經濟的穩定發展。所以,此時後金與袁崇煥的議和條件已經成熟了。

但問題在於,毛文龍的皮島經過幾年的發展,勢力逐漸增強。他庇護的一些商人,當地居民開始和後金在私下進行貿易活動。甚至一些主要軍事將領也與後金之間有着不可告人的利益關係。這個逐漸遊離出明政府控制下的東江鎮,讓皇太極看到了希望。而袁崇煥的議和以及他提出的互市籌碼,分量則大大減輕了。所以,袁崇煥想議和,則必須要堵住皮島的走私貿易。而他所作的調整就是,封鎖登萊到皮島的直航路線,所有物資從覺華島中轉再調到皮島,對所有進入皮島的物資進行嚴密管控。

天啓年間入不敷出的東江鎮財政狀況

袁崇煥建設大淩河防線,毛文龍的副作用在哪?這個問題與上面那個問題其實是緊密相連的,只有與後金人議和,關寧錦防區纔有喘息的機會進行調整,重新部署。如果議和不成,則大淩河防線就沒有機會建成。但除了具體的防區建設外,還有一些事情需要袁崇煥去做,那就是精汰邊防軍隊和重新將處於皮島的東江鎮勢力納入整個關寧錦防區的控制之中。在這個問題上,毛文龍和袁崇煥的衝突更大,兩者之間的矛盾爲此激化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崇禎實錄》中的相關檔案表明:袁崇煥對整個關寧錦邊防隊伍建制做了很大的調整,首先將不合格的軍丁遣爲屯戶或民戶,以皮島爲例,毛文龍部隊在精汰之前約有五萬人的常規部隊,在精汰之後只剩下2萬餘人。爲了進一步提高士兵的戰鬥力,袁崇煥又將士兵餉銀進行了提高,將之前遼兵和南兵(外地調防部隊)的餉銀待遇拉平,並作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就是大家熟悉的縮兵增餉政策。爲了將這個政策落實到皮島,則必須要派遣行政官員駐島對士兵戶籍進行管理,統一發配軍餉。而在毛文龍的皮島裏,遼兵勢力較大,一旦派遣道廳行政官員入駐,落實這一政策,勢必引來更大的騷亂。正如毛文龍回絕袁崇煥提議的原話所講:設道廳,必激變,島中人不可狎也!見《崇禎長編》。因此,毛文龍的這一顧慮其實也是實情。

控制毛文龍走私的航道變更線路圖

定計斬殺毛文龍,東江鎮丟掉了靈魂。袁崇煥爲了實現五年平遼的大戰略方針,必須要在軍政兩條線上牢牢控制住東江鎮,而控制東江鎮,則必須先擺平毛文龍。但皮島從發展到壯大,毛文龍堪稱是這一勢力的主心骨,當地所有軍民的精神領袖。當袁崇煥多次和毛文龍協商未果,而平遼期限越發逼近之時,只剩下斬殺毛文龍,重組皮島這一條路可走了。袁崇煥在與自己摯友討論這一機密計劃時,也曾說道:大丈夫不可有殺人心,但不能無殺人手。實則也是肺腑之言。平心而論,毛文龍靠着自己和198個好漢,歷時近十年營造的東江雄鎮,憑什麼無端端要受他人的擺佈呢?這就是毛文龍的怨,當然也是袁崇煥的愧。

在斬殺毛文龍的第二天,袁崇煥來到毛文龍的靈前祭拜。垂淚道:昨日斬你,是朝廷的法。今日祭你,是本部院的情。袁崇煥爲何要哭,自然有穩定皮島人心的戲精成分在內,但愧疚之心應當也有。更讓袁崇煥痛惜的,恐怕是東江鎮自此折損一員大將,平遼方略少了一個得力的好幫手!具體斬殺毛文龍的詳情,讀者可以參考以下文獻。(明)柏起宗:《東江始末》,第604-608頁;(清)李清:《袁督師計斬毛文龍始末》,《中國野史集成》第28冊,第466-470頁;《崇禎長編》卷23,崇禎二年六月戊午,第1383-1389頁;(清)張岱:《石匾書後集》卷10《毛文龍列傳》,第4}1-492頁。當然,袁崇煥上報崇禎的奏章也有一部分的內容可以作爲參考。結語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究竟該不該?用咱們普通老百姓的觀點來看,當然不應該。生命是可貴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力。但作爲當時明政府邊防重要將領的袁崇煥和毛文龍,以及從當時後金大軍壓境,明王朝危在旦夕的那個關鍵歷史節點來看,毛文龍之死,當有許許多多的無奈和必然。

如果袁崇煥不斬殺毛文龍,那他就無法控制東江鎮,無法控制東江鎮,則不能展開他以關寧十二萬主力在正面與後金作戰,皮島兩萬騎兵從後路包抄後金的東西夾擊策略。不能實現這一策略,則五年復遼的計劃就不能實現,這一計劃不能實現,大明朝將耗不起,自己的人頭也將保不住。所以,毛文龍必死無疑。

參考圖1

但在袁崇煥開列的毛文龍12條大罪狀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夠不上死罪的。也有一部分是屬下犯錯而讓毛文龍背鍋。今天的我們可以這樣去換位思考一下,毛文龍當時剛剛立足於東江鎮時,正是廣寧失陷,正面戰場節節敗退之際。而朝鮮當時又是光海君採取兩端外交,犧牲毛文龍來換取自身安全的晦暗時期。他能堅持與後金作戰,並逐漸發展壯大,採取非常手段,以至於犯下國法都是情有可原之事。袁崇煥在彙報給崇禎皇帝的奏章中,採取全面否定毛文龍的態度是有失偏頗的。而東林黨人藉此來打擊閹黨,明爲道德,實做派系爭利的勾當,更是令人不齒。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談藝希望用此文來緬懷那些曾經在歷史中做出過優越貢獻,卻最終留下污名的英雄好漢。歷史的公斷終會昭彰,沉冤定能昭雪!我們將寄望於這朗朗乾坤,世道人心!文章草創,不足之處難免,切盼專家老師的指正,再次感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