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在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忽高忽低的天气,气压明显下降的天气,夏季一点风都没有的天气,都是钓不到鱼的征兆,就别出门找虐了。说实话这句话路人甲看到过无数次了,一直不明白为啥有的人将钓不到鱼就让水库(河流)来背锅。

今天打开评论区的时候,又有人留言了这样一句话“水里有鱼怎么都好钓,水里没鱼怎么钓都没用”,给这句话点赞的有二十几个人。说实话这句话路人甲看到过无数次了,一直不明白为啥有的人将钓不到鱼就让水库(河流)来背锅。有人说电工网工扫荡很多,水里没鱼了,可是全国各地哪里没有电工和网工,别人怎么钓得到?只要不是特别浅或水域面积特别小的地方,都是有鱼的,只不过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已。

钓不到鱼是电工太多?电工只能背一半的锅,还有一半要自己扛

一,选择适合钓鱼的天气和时间段

什么条件最影响渔获?毫无疑问的是天气。如果现在夏天了你还一觉睡到十来点,再慢悠悠的跑到水边去钓鱼,那么你不空军谁空军?路人甲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这边有条河,特别偏僻,鱼特别多,鱼多到什么程度?一斤左右的鲤鱼都能双尾。可就这样好的条件下,去年夏天很热的时候,好几次从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一个口都没有,浮漂一动不动。更何况其他资源一般的地方呢?

另外,在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忽高忽低的天气,气压明显下降的天气,夏季一点风都没有的天气,都是钓不到鱼的征兆,就别出门找虐了。用神饵也没用,回去陪陪家人吧。

钓不到鱼是电工太多?电工只能背一半的锅,还有一半要自己扛

二,选对钓位是关键

除了天气,钓位就是最影响渔获的了。钓位选不对,水底自然没鱼,也就会像有些钓友抱怨的那样,水里没鱼怎么钓都没用了。那么选什么钓位?在电工网工比较多的地方,选钓位只有2个原则,深水和障碍物多的地方。一般水比较深的地方水域面积也比较广,一般的电工和网工都拿它没办法。障碍物覆盖面积比较大的地方,网工是很难下网的,电工也很难在这里行动,比如说水面有凸起的石头地方,水底有树桩的地方。另外,一些地形比较特殊的地方也是好钓位,比如说比较高的陡坎处,看起来鱼护都下不了,但是这里就是比别的地方更藏鱼。

钓不到鱼是电工太多?电工只能背一半的锅,还有一半要自己扛

三,调钓不合理

有时候不是水底没鱼,而是鱼吃饵了你看不见。夏天来了小鱼多,很多钓友都知道要钓钝,于是什么跑铅,双铅已经其他各种钓钝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有时候钓得太钝了也不行啊,虽然能够有效过滤小鱼闹窝的信号,但是一些警惕性比较高的鱼,个体不大的目标鱼吃饵的信号也过滤了。尤其是用这些比较钝的方法的时候,如果子线过长,浮漂没选对那真的很难出现清晰的信号。即使有信号,也会非常小,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忽视。

另外,有的地方比较特殊,比如说水底淤泥比较厚,还调得比较钝的情况下,饵料就很容易陷入淤泥里。这时候鱼儿都找不到饵料了,还哪里有信号呢。

钓不到鱼是电工太多?电工只能背一半的锅,还有一半要自己扛

四,只注重打窝不注重养窝

我们都知道诱鱼很重要,所以“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这句话才会那么深入人心。但是将鱼诱进来了是不够的,你还要将鱼留在窝里。否则就很容易出现鱼进窝后钓了几条就停口了,或者鱼口特别慢。很多钓友以为窝量打得大,诱鱼就越多,其实并不完全正确。自然水域里本来就是水广鱼稀,能有多少鱼儿进窝呢?拿鲫鱼来说,一群鱼有30条都很不错了,如果你还打了打窝,那么鱼儿就很容易将窝料吃饱了而不吃饵料。

钓不到鱼是电工太多?电工只能背一半的锅,还有一半要自己扛

​我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家里鱼缸里养了2条鲫鱼(不到2两,大概在70克左右),我将酒米倒入矿泉水瓶盖内(不堆积起来,只平线),就这点量2条鱼一次都吃不完它,还剩三分之一左右就到一边去嬉戏了。

所以,我们从一开始打窝就要和后续的养窝衔接在一起,如果不是守大物,还是要坚持少打窝,勤续窝的策略。窝料上坚持虚实结合,让鱼儿能快速发现窝料,但是又吃不饱,吃不了,吃了不想走。

结束语:渔业资源减少是不争的事实,电工和网工也确实要背这个锅。但是如果同一片水域,别人钓得到,你却钓不到那就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