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另外,在氣候變化無常,溫度忽高忽低的天氣,氣壓明顯下降的天氣,夏季一點風都沒有的天氣,都是釣不到魚的徵兆,就別出門找虐了。說實話這句話路人甲看到過無數次了,一直不明白爲啥有的人將釣不到魚就讓水庫(河流)來背鍋。

今天打開評論區的時候,又有人留言了這樣一句話“水裏有魚怎麼都好釣,水裏沒魚怎麼釣都沒用”,給這句話點讚的有二十幾個人。說實話這句話路人甲看到過無數次了,一直不明白爲啥有的人將釣不到魚就讓水庫(河流)來背鍋。有人說電工網工掃蕩很多,水裏沒魚了,可是全國各地哪裏沒有電工和網工,別人怎麼釣得到?只要不是特別淺或水域面積特別小的地方,都是有魚的,只不過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已。

釣不到魚是電工太多?電工只能背一半的鍋,還有一半要自己扛

一,選擇適合釣魚的天氣和時間段

什麼條件最影響漁獲?毫無疑問的是天氣。如果現在夏天了你還一覺睡到十來點,再慢悠悠的跑到水邊去釣魚,那麼你不空軍誰空軍?路人甲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我這邊有條河,特別偏僻,魚特別多,魚多到什麼程度?一斤左右的鯉魚都能雙尾。可就這樣好的條件下,去年夏天很熱的時候,好幾次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之間,一個口都沒有,浮漂一動不動。更何況其他資源一般的地方呢?

另外,在氣候變化無常,溫度忽高忽低的天氣,氣壓明顯下降的天氣,夏季一點風都沒有的天氣,都是釣不到魚的徵兆,就別出門找虐了。用神餌也沒用,回去陪陪家人吧。

釣不到魚是電工太多?電工只能背一半的鍋,還有一半要自己扛

二,選對釣位是關鍵

除了天氣,釣位就是最影響漁獲的了。釣位選不對,水底自然沒魚,也就會像有些釣友抱怨的那樣,水裏沒魚怎麼釣都沒用了。那麼選什麼釣位?在電工網工比較多的地方,選釣位只有2個原則,深水和障礙物多的地方。一般水比較深的地方水域面積也比較廣,一般的電工和網工都拿它沒辦法。障礙物覆蓋面積比較大的地方,網工是很難下網的,電工也很難在這裏行動,比如說水面有凸起的石頭地方,水底有樹樁的地方。另外,一些地形比較特殊的地方也是好釣位,比如說比較高的陡坎處,看起來魚護都下不了,但是這裏就是比別的地方更藏魚。

釣不到魚是電工太多?電工只能背一半的鍋,還有一半要自己扛

三,調釣不合理

有時候不是水底沒魚,而是魚喫餌了你看不見。夏天來了小魚多,很多釣友都知道要釣鈍,於是什麼跑鉛,雙鉛已經其他各種釣鈍的方法都用上了。可是有時候釣得太鈍了也不行啊,雖然能夠有效過濾小魚鬧窩的信號,但是一些警惕性比較高的魚,個體不大的目標魚喫餌的信號也過濾了。尤其是用這些比較鈍的方法的時候,如果子線過長,浮漂沒選對那真的很難出現清晰的信號。即使有信號,也會非常小,如果不仔細看,很容易忽視。

另外,有的地方比較特殊,比如說水底淤泥比較厚,還調得比較鈍的情況下,餌料就很容易陷入淤泥裏。這時候魚兒都找不到餌料了,還哪裏有信號呢。

釣不到魚是電工太多?電工只能背一半的鍋,還有一半要自己扛

四,只注重打窩不注重養窩

我們都知道誘魚很重要,所以“釣魚不打窩,釣得也不多”這句話纔會那麼深入人心。但是將魚誘進來了是不夠的,你還要將魚留在窩裏。否則就很容易出現魚進窩後釣了幾條就停口了,或者魚口特別慢。很多釣友以爲窩量打得大,誘魚就越多,其實並不完全正確。自然水域裏本來就是水廣魚稀,能有多少魚兒進窩呢?拿鯽魚來說,一羣魚有30條都很不錯了,如果你還打了打窩,那麼魚兒就很容易將窩料喫飽了而不喫餌料。

釣不到魚是電工太多?電工只能背一半的鍋,還有一半要自己扛

​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家裏魚缸裏養了2條鯽魚(不到2兩,大概在70克左右),我將酒米倒入礦泉水瓶蓋內(不堆積起來,只平線),就這點量2條魚一次都喫不完它,還剩三分之一左右就到一邊去嬉戲了。

所以,我們從一開始打窩就要和後續的養窩銜接在一起,如果不是守大物,還是要堅持少打窩,勤續窩的策略。窩料上堅持虛實結合,讓魚兒能快速發現窩料,但是又喫不飽,喫不了,喫了不想走。

結束語:漁業資源減少是不爭的事實,電工和網工也確實要背這個鍋。但是如果同一片水域,別人釣得到,你卻釣不到那就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