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藝術家描繪的遠古隕石持續碰撞地球,導致地殼粉碎化。

  地球形成於沖積過程,由於彼此引力牽引逐漸積累了大量物質,來自加積隕石放射性和持續轟擊新生地球隕石碰撞作用的熱量,足以融化重物質向下沉積,最終形成地球富含鐵的內核,其外側是岩石地幔和地殼。

隕石

  最原始的隕石叫做“球粒狀隕石”,是地球形成的原始物質。之前研究發現頑輝石球粒狀隕石具有非常近似地球的混合同位素,這暗示着頑輝石球粒狀隕石可能是地球起源的原始物質。然而令科學家們感到驚奇的是,與頑輝石球粒狀隕石相比,當前地球成分中硅、鉀和鈉的含量較低,鎂、鈣和鋁含量較高。

  目前,科學家首次認爲能夠揭曉其中的謎團,美國宇航局約翰遜太空中心行星科學家阿斯瑪-邦吉巴爾(Asmaa Boujibar)是研究報告負責人,他說:“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是它首次揭曉了一個問題:爲什麼地球擁有頑輝石球粒狀隕石相同同位素成分,卻具有不同的化學成分?”

  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在不同壓力下熔化頑輝石球粒狀隕石,這一過程模擬加積岩石如何對地球形成期構成影響。實驗結果表明,新生地球的熱量促使岩石構成地殼,其中富含硅元素,而鎂元素相對較低。

隕石撞擊地球(想象圖)

  研究人員計算機模型顯示,多次宇宙碰撞可能使年輕地球表層地殼形成粉末,逐漸脫離地球,最終使地球硅元素大量流失,而保留下來鎂元素。

即將墜落地球的隕石

  同時,隕石碰撞地球產生的熱量使鉀、鈉、鈣和鋁氣化脫離地球,然而更多的鈣和鋁濃縮和返回至地球,這將有助於解釋爲什麼地球元素比例不同於頑輝石球粒狀隕石的比例。邦吉巴爾說:“隕石碰撞導致的地球的熱量損失並不確定,但可能這種碰撞是體積較大、非常熾熱、運行速度很快的隕石。揭曉隕石碰撞過程將有助於理解地球是如何形成的。

  例如:運行速度很快隕石可能是木星距離地球較近導致的,當木星運行至距離較遠軌道處,引力牽拉作用使隕石達到較高速度,在太陽系形成不久遍佈着非常熾熱高溫的隕石。”目前,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通訊雜誌》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