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穴:經穴名。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布有第六肋間神經前皮支和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主治胸脅脹滿,嘔吐,呃逆,噎膈,以及心絞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出《鍼灸甲乙經》。屬任脈。《幼科推拿祕書.穴象手法》:“中庭穴,在髮際上邊些。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人體的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

〖解剖〗有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中庭穴的位置以及作用

〖主治疾病〗胸腹脹滿,噎嗝,嘔吐,心痛,梅核氣。

〖人體穴位配伍〗配俞府穴、意舍穴治嘔吐。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穴義〗任脈氣血在此位於天之中部層次。

〖名解〗中,爲天地人三部的中部也。庭,庭院也。該穴名意指任脈氣血在此位於天之中部。本穴物質爲鳩尾穴傳來的溼熱水氣,散熱冷降至本穴後爲聚集之狀,如氣血聚集於庭院之中,故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爲天部的溼熱水氣。

〖運行規律〗散熱後循任脈傳於膻中穴。

〖功能作用〗聚集任脈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