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对新鲜尸体解剖的时候要不要先放血??第一眼看到这问题问的有种屠宰前要先放血的感觉,然后制作血肠血旺什么的。

回答是:不会放,但是有达到放血目的的类似操作。

不会放的原因是意义不大,而类似放血的目的则是特别部位的针对性检查措施。

法医在针对整具尸体进行解剖前,无论新鲜与否,都并不存在一个特别的“放血”操作。这里要先解决什么算是“新鲜尸体”,其实对于法医而言,没出现明显的腐败现象都可以算是新鲜尸体了,只是那种入手尚有温热感的新鲜还是已经尸冷到室温的新鲜这种的区别罢了。

那种已经死亡一段时间的,体内的大部分血液已经凝固了,即使要放血也放不出来多少,况且,放血也并无特别的意义。反而,尸检时检查血管、器官中血液的情况也是很重要的尸检项目之一,比如心脏内的血凝块,鸡脂样凝血之类。另外,尸检中取到的血样还是相当重要的毒化和DNA检材。

那么,不“放血”会不会导致解剖下刀切的时候出血而影响观察?其实也并不太会。

尸检的时候下刀的位置几乎没有什么大的血管,而且因为心跳已经停止,没有了血压,血并不会像活人手术那样自己就往外涌。

既然不存在放血这个步骤,那为何又说“有达到放血目的的类似操作”?

因为尸检解剖有个顺序问题,从头、颈、胸、腹、盆这么一路下来总是要有个先后顺序的。通常而言是先胸部、胸腔,经常在这里就把心脏摘掉了,切开心脏上的大血管时,相当多的血液就在这个时候放掉了,头部开颅取脑组织的过程也会有不少的血液出来。

这样颈部上面的头部和下面的胸部就都做完了,相当于给颈部放血了,这样在做颈部的解剖时就几乎不会有血,防止在一条一条精细的解剖颈部肌肉时候再被血液干扰。

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颈部的检查对于很多死亡来说,比如缢死,比如颈部刀伤是相当关键的,所以,这也算是一种“放血”的操作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