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大傳奇之六:關羽 (圖6)。關於關羽的種種傳奇這裏也就不說了,我只提兩點有趣的地方。

  十大傳奇之首:桃園三結義 (圖1)

  當然是桃園三結義。一個草編手工藝者,一個殺人犯,一個屠戶,橫向聯合起來做什麼合適呢?比較客觀的說是人肉餡糉子(肉餡的糉子應該叫肉雞吧),劉關張兄弟三人卻心比天高,他們的理想是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這段三國的閱讀體驗不同尋常,因爲幾乎沒有人在讀桃園三結義一段時不知道在這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先驗的我們清楚從此天下將爲三兄弟而變色,也明瞭這不求同生,但求同死的厚重。所以,即使這個橋段被碌碌無爲的唱成“長矛?舉 歐歐刀劍生輝 歐歐 看我弟兄 迎着風煙大步來”,也同樣能令我們心潮澎湃。

  可以設想,此後的歲月裏,劉關張兄弟每次回想起桃園結義之時,都會想提一罈好酒,將兄弟三人聚齊,共謀一醉,我甚至可以看到杯盞之間兄弟眼角的淚花。在漫長的戎馬生涯中,他們越來越明白當初的承諾有多麼沉重,也越來越感激上蒼賜給他們這樣的兄弟。

  桃園三結義是一個終結性的傳奇,整個三國演義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這個傳奇的註腳。這個傳奇也爲人與人之間增加了一種新的關係,雖然兩千年後有個叫古龍的說兄弟是用來出賣的。

  (在這裏強烈反對一下論壇中解構關羽的說法,利確實是永恆的,義卻是存在的,一閃念的義足以使關羽作出他的決定,這一閃念正體現了他的爲人。解構者忽略了兩個事實,一,機械的分析後應該考慮人性的成分;二,人和人不一樣,你這麼想別人未必這麼想,何況還是幾千年前的人。)

  名詞解釋一些解釋及後記:

  我所謂傳奇文中也曾提到,是指神奇,同時可信的事情。而十大傳奇的排名依據是:神奇且可信度+知名度+認同度,所以諸如八陣圖之類沒有入選。

  由於個人好惡,這個排名可能有很多欠妥的地方。比如排名前五里,有三個具有先驗的意味,這不能不說體現了我對先驗的癖好。

  一些非常精彩的傳奇,如孫策周瑜的一擔兒挑,姜維及蜀中諸將戰死劍閣等由於“十大”這個數目的限制未能入選。

  十大傳奇之二:威震逍遙津 (圖2)

  張遼,有武勇,有將略,有忠義,有作說客的才能,是三國第一狂——關羽的好友。對逍遙津:

  王歆贊曰:曹魏多名將,而張遼爲第一。從徵柳城,格斬蹋頓;並鎮合肥,突權麾下。以八百破十萬衆,賁育不過其勇也。合肥之戰,勝不僥倖,乃得“急”、“裂”二字。急者,料敵於先,乘敵不備,破敵未合。權以重兵來犯,以爲當者披靡,城守皆深溝高壘,不敢出應,是以惰將統驕卒。逆而擊之,安得不破?裂者,募敢死士,以寡凌衆,以強踐弱,前指渠魁,立奪三軍氣也。

  設權杖槊當道,被矢不退,小大之勢在,則遼必無功矣。不體天,不察地,不知我,不料敵,是權在合肥之謂也。遼既破賊,長屯居巢,以懾吳人,是魏武之能用人也。世多名將,鮮能終始,時移勢易,勝負難以逆料。而“張遼雖病,不可當也”語,是真畏敵也。遼能全功,或端賴權之功耶?一笑。

  張遼這一段,我是當信史來看的。其中唯一不太可信的,就是“賊來乃發”這個曹操的錦囊妙計。不過,即使有這個錦囊,曹操也只是劃定了這麼一個以攻爲守的方向,誰知張遼直接以突襲退敵,這樣的結果恐怕是曹操也始料不及的。

  王歆說“遼能全功,或端賴權之功耶?一笑。”也只一笑而已。

  與趙雲的衝陣相比,一個是劣中求勝,一個是敗中求存,張遼佔了上風。

  威震逍遙津是名將的傳奇,壯哉文遠,三國第一名將。

  十大傳奇之三:百騎劫曹營 (圖3)

  傳奇這個詞大概屬於現代語中和古文中意思大相徑庭那種。古文中也有這麼一個詞,感覺意思重在“奇”,是以所謂唐人傳奇多爲神鬼妖狐,什麼奇寫什麼。到了明清小說更常將歷史上的人物搞得神乎其神,不足爲信。

  所以與國外不同,我們的英雄雖也有豐功偉績,卻少有具體的傳奇——比如林肯撿硬幣那類,那種短而具體,傳神而有力度的人生片斷。

  百騎劫曹營多多少少有些象外國的故事。主人公甘寧可信又不可思議地創造了這個傳奇。家裏以前有那麼一套三國的小人書,這個章節有那麼幾幅畫,士兵個個頭頂插根白色的羽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有一種想把百騎劫曹營排在第一的衝動,甘寧先驗的向屬下發放了羽毛,使這個傳奇具有了直達人心的力量,堪稱傳奇中的傳奇。

  十大傳奇之四:隆中對 (圖4)

  三國時期南陽系知識分子羣體對自己進行了一次非常成功的炒作。炒作的結果是曹操頗爲所動,孫權不置可否,劉備心嚮往之。

  後來心懷天下的劉備排除萬難見到了年輕的諸葛亮。此時的孔明先生與後來一生不行險的諸葛丞相併不一樣,就像現在的年輕人突然得到重用一樣,心情激動的他自然的產生了肝腦塗地以報君恩的想法(他後半生對此的堅持當然更不易)。

  可以想像,忐忑過去之後,君臣之間的寒暄是何等相見恨晚。我不傾向於認爲三分天下形勢圖早有準備,我總試圖認爲,孔明以他的才情和青年人特有的大志在一瞬間提出了隆中對。有這種想法是因爲隆中對中雖然有足夠的理性成分,更多的卻是理想主義色彩,主席的“指點江山”想必就是藉此有感而發。

  魯迅說三國把諸葛亮過於神話了,我覺得他說的對,如果老羅按照我的想像來描述君臣間的這次對話,諸葛亮的形象將鮮活的多,同時,也可愛無比,對,無比。

  不管怎麼說,隆中對出現了,魚和水相遇了(劉備的這個比方爲劉備加分不少),君臣從此開始一步步的實現他們對天下的規劃。隆中對,視天下英雄如無物,是劉備孔明的豪情。

  十大傳奇之五:曹操 (圖5)

  有個叫謝靈運的笨蛋,製造了才高八斗這麼個成語,用以形容空有那麼點急智和文采,卻欠缺靈感的曹植。其實魏晉時期若論文采風流(“英雄割據久已矣 文采風流今尚存”杜甫的一首馬屁詩,英雄割據、文采風流說的都是曹操),曹操不做第二人想。

  那句話怎麼說來得,詩歌來源於生活。帝王將相,特別是帝王常擅長作詩,就是因爲他們具備其他詩人很難得到的生活體驗,其詩往往長於氣勢——連流氓劉邦都能寫出大風歌。

  辛棄疾的“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極盡構思之巧,不但在辛詞中獨樹一幟,在衆多寫愁的詞中也顯得非常出色。李煜卻只一句平鋪直敘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立時流傳千古,令後世寫愁的詞作再無能出其右者。李煜憑藉的就是一個亡國之君的先天優勢:誰能比他愁呢?

  但曹操的詩作完全擺脫了帝王的窠臼,在他的作品中,看不到一絲暴發戶的驕矜。 “對酒當戈 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爲君故沉吟至今……”可以看出,曹操的詩,完全是以一個詩人的態度來寫的,抒發的是詩人曹操複雜的內心,而不是權相曹操的帝王情懷。

  其用典之巧也令人讚歎。宋代以前詩詞中的用典常是詩人對前輩的敬禮,比如白居易的“遠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就比較典型,特別是漢代,詩作或從詩經(樂府),或從楚辭(賦),這種對前輩的敬禮與膜拜比比皆是。而曹操這裏的“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爲君故 沉吟至今”用典不着痕跡,立意完全超越了前輩,可以說爲後世樹立了典範。

  演義中曹操在江北戰船之上,手執短戈,吟出但爲君故沉吟至今這個形象,是曹操極富傳奇色彩的才華和人生的一個漂亮的縮影:彷彿置身事外,卻又身在其中。

  十大傳奇之六:關羽 (圖6)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註定成爲一個傳奇。作者爲了成就這個傳奇,爲關羽做了許多特殊的安排。華雄出來,關羽上去就給砍了,等呂布出來的時候,卻從來都是張飛上去挑。長板坡擺明了是不勝之仗,關羽於是就去借兵去了,沒趕上。所以所謂的常勝將軍趙雲趙子龍實在大謬,真正常勝的唯有關雲長。那種叫什麼鳥來得,沒有腿,一出生就不停的飛,他落下的時候就是他死的時候。關羽也是這樣,他上場就橫掃一切,白衣渡江寫的不是他的敗,而是他的死。

  關於關羽的種種傳奇這裏也就不說了,我只提兩點有趣的地方。

  1,曹操作爲三國第一反派,死的實在是值。先是被武力第一的呂布拍了一下,拍出個隱患。最後被武力不知道比不比呂布差的武聖關羽嚇了一下,引發了隱患致死。被兩大高手聯手滅掉,這也夠傳奇的。

  2,封五虎上將後,關羽脾氣來了,說什麼張飛吾弟也云云,意思是張趙馬黃論實力沒人能跟他並提,論關係勉強張趙馬還湊合。諸葛亮看了後居然回信說君候威震華夏云云,意思是您說的確實是對,真是挺逗的。然後關羽還將諸葛亮的信遍示賓客,生怕別人不知道有這麼回事,潛臺詞是關羽這麼說話,蜀國沒人會說個不字,人家就是這個範兒。

  我對關羽沒有任何反面意見,對於白衣渡江的污點我也有站在他的立場的看法。但我想說,關2成爲估計全世界香火最盛的神靈,證明華人一直在喪失忠義之心,這是我們的悲哀。可誰知道呢,祭神如神在,還望關老爺看在我給他排這麼高的份上,保佑我發財,阿門。

  十大傳奇之七:長板坡 (圖7)

  演義中有爲數衆多,讓人津津樂道的單挑。光榮的三國志系列好像從3代開始吧,就有了單挑系統,而信長之野望系列做了有10代了,還從來沒有單挑出現。可見單挑是三國的一個特點。但單挑的結果爲什麼能對戰局產生這麼大影響,既然能產生這麼大影響,曹安民之流爲什麼還要去跟呂布單挑這類問題則非常令人費解。

  高中時我曾經對此有這麼一個用來說服自己的解釋:三國時士兵編制不正規,都是強制農民改編的,說投降就投降,說逃跑就逃跑,所以常有一戰俘虜10萬之衆,所以兵們一看主將敗了就跑。

  這個解釋漏洞百出,現在我可以說的更客觀一些:其實真正的單挑是不多見的。它通常只出現在象太史慈和孫策那種對罵之後,同陣營的武將練武時以及許儲和馬超的那樣下了戰書的情況。武將們之間的決鬥其實常是在亂軍之中發生,而不是兩陣對圓之後。

  說了半天我就是要說,其實長板坡趙雲所做的,纔是一個猛將(not 主將)的日常工作。可能老羅覺得騎着一匹大馬在步兵中衝個來回並不是太困難,纔多以單挑來刻畫武將,直到長板。

  衝一個來回不太困難,衝七個來回大概也就是比較困難,但如我們所知,趙雲在這七個來回裏是帶着任務的,這個任務就是找到並與簡雍等人對話,根據對話最終找到一個叫阿斗的過關條件,觸發靡夫人跳井事件後與張飛對話才能過關。天幸趙雲不用找我媳婦對話問路,否則肯定被我媳婦東南西北亂指一通,就有100條命也擱在長板坡了。

  簡雍、靡竺等雖然必是指路天才,這種大海撈針的任務也未免太過分了些。但趙雲硬是完成了這樣一個mission impossible,順利的見到了張飛,八扇屏裏張飛說:“有某家在此,料也無妨”,於是回頭面對追兵揚起的滾滾煙塵,趙雲於是居然也就放心的去見劉備了。曹軍的83萬人馬,51員上將對兄弟二人來說似乎只是兩個數字而已,是的,在趙雲的驍勇,張飛的氣概面前,他們不過是一個氣勢恢宏的佈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