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格鬥賽事的競與合,這四位主辦方的觀點值得一聽

兩家格鬥賽事把各自的頭牌選手拉出來互相PK,對格鬥粉絲來說是既期待又無奈的事情,期待指的是這種對決足夠吸引眼球,無奈則是因爲由於各種利益關係,這樣的對決實現的可能性很低。

在格鬥迷網主辦的第二屆格鬥盛典的論壇環節,勇士的榮耀創始人郭晨冬首先指出了這種跨賽事平臺對決的困難之處:一是在哪個平臺上打,如何使兩個平臺都從這場賽事中受益;二是風險問題,雙方把最頭牌的選手推出來PK,輸了的一方要面臨賽事品牌含金量下降的風險。

與郭晨冬一同就這個話題討論的還有崑崙決總裁羅爲民,峨眉傳奇聯合創始人王新功和精武門的主辦方、大象體育總裁汪春楊。

根據自媒體搏擊周評統計的數據,2017年國內格鬥賽事中,19個品牌共舉辦了138站,舉辦次數排名一到五位分別是武林風(20)、勇士的榮耀(14)、崑崙決自由搏擊(13)、精武門(11)和峨眉傳奇(11)。當然如果算是崑崙決綜合格鬥的9場,崑崙決的總數應該排在第一位。但不管怎麼說,前五位主辦方中的四位的觀點也足夠有代表性了。

近幾年國內大大小小的格鬥賽事數量增長很快,但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是各自爲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大多品牌創立時間並不長,還處在跑馬圈地探索盈利模式的階段,競爭尚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合作自然無從談起。

就連初次來到中國的日本KNOCK OUT賽事總監製小野寺力也有這樣的疑問,“日本也有很多賽事,品牌與品牌之間的關係有的好有的不好,中國品牌之間會不會存在惡性競爭?”

如果不存在,那麼賽事與賽事之間有沒有可能進行合作?甚至進行資源整合?

羅爲民指出,分散的狀態讓格鬥產業有更大發展,大家有不同的定位、角度、形式,這樣有利於格鬥產業迅速吸引更多粉絲的關注,纔有整體效益的產生,品牌纔會活得更好,纔會吸引更多資源資金的投入。

汪春楊提出了兩個他認爲需要通過合作解決的問題,第一個是運動員的數據信息共享機制,使在一個賽事打過假賽的運動員無法參與其他賽事,以此倒逼運動員認證對待比賽;第二個是各個賽事排期信息的共享,避免賽事出現扎堆。

從相對淺層的合作入手,這一點幾乎沒有人會反對,因爲是能讓大家都有所受益的。

羅爲民表示,合作的前提是互補,爲互補而合合能久,“因爲我們處於市場發展的早期,很多賽事品牌相似性還是比較高,在這個時候賽事從整體合作上,就是要解決誰當老大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那麼好解決,我們可以放一放,從早期的合作方式先入手。”

但王新功覺得最應該促成的還是跨平臺進行超級戰,“如果各自爲戰,可能會產生一些相互惡性的競爭,(超級戰)利益獲得者在更高的高度應該是觀衆,整個格鬥界是利益獲得者,把這個項目做到多個盈利就成功了。”

最終的結果是,一開始對合作提出質疑的郭晨冬給出了建議,讓勇士的榮耀和峨眉傳奇來一場超級站,兩個賽事各級別冠軍進行PK,選手的出場費各自負擔,雙方平臺同步播出。

這樣一場超級戰如果真的促成了,相信絕對是2018年格鬥行業最受矚目的一場賽事。換句話說已經把合作想要達到的最終目標一步到位解決了,但是一些淺層的整合還是需要先重視起來。

崑崙決賽事總監Tony Chen就說了,所有賽事之間應該摒棄成見,組建一箇中國搏擊協會,以一個第三方的身份給所有運動員進行專業或業餘的認證,把賽事的專業性和娛樂性進行劃分和統一。

或許從目前來看,國內的格鬥賽事品牌分散發展的狀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當所有人都還在探索商業模式的時候,整體上的整合還爲時尚早,但是一些賽事之間的互補型合作應該是可以向前走出一步了。

延展閱讀:

格鬥賽事兩巨頭聯手,UFC與Glory榮耀格鬥簽訂在線付費點播協議

綜合格鬥賽事One Championship進行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達到10億美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