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齐晋楚秦宋,会盟的时候,为何把地点放在最弱的宋国? (还有一种说法,吴越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公元前546年,晋国中军将赵武,组织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会盟。中军将是晋国最高军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汉朝的大将军加上丞相。赵武是赵氏孤儿典故中的那个孤儿,家族只剩下他一个人,躲过杀身之祸后平步青云,坐到了其祖父赵盾的位置中军将。

这次以晋、楚、齐、秦四大国为主,另有十多个诸侯,会盟地点在公爵国宋国都城。

宋国是当时仅存的一个公爵国,参与会盟的其他诸侯,爵位都比宋国低,因此会盟地点放在宋国,是最恰当不过了。如果放在晋国,楚秦这两个盟国颜面扫地;放在楚国,晋国又措颜无地;放在宋国这个中立国,从面子上来说大家都能接受。

更绝妙的是,宋国地处中原,正好在晋、楚、齐三个大国之间,从地理距离来说非常合适。至于秦国,无论在哪儿会盟,距离都很遥远。

会盟的历史背景,齐国在齐桓公死后经历五公子之乱,伤筋动骨,国力再没恢复到齐桓公时期。秦国虽然在秦穆公时期霸西戎,但一直被晋国挡在关中出不来。宋国虽然称霸, 泓水之战,宋军不但吃了败仗,宋襄公还身负重伤,霸业成空。

也就是说,当时有实力称霸的,就是晋国与楚国,两强南北对峙多年,厉兵秣马。齐国亲近晋国,秦国亲近楚国,四个大国明争暗斗,交织在一起。

图-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

宋国附近,各诸侯国建立两座大营。这边以晋国为首,齐、鲁、卫、郑,数万人以战车为城墙,建立一座大营。那边以楚国为首,秦、蔡、陈等国,也同样建立一座大营。

两座大营之间,是宋国修筑的一座高台,用来做盟会之用。高台之旁,修有校场,会盟之前的数日,各国勇士在这里比试剑术、武打、骑射,一个春秋版的奥运会。

这次会盟,称为弭兵会盟,弭兵就是休兵的意思。既然是为了休兵的会盟,盟会之前,晋楚都低调出场,让公爵宋平公主持大局,两位霸主反而不露面。

邾、莒、媵、薛等晋国的附属国,向楚国贡献礼物;反过来顿、胡、沈、麇等楚国附庸国,向晋国贡献礼物。齐国作为晋国的头等盟友,位于晋国之下,不献礼物给楚国;秦国作为楚国的头号盟友,也不献礼物给晋国。

这一次弭兵会盟,四大诸侯都表示,打了几百年,打累了,现在刀枪入库,铸剑为犁;马放南山,卸甲归田。其他小诸侯闻之激动得掉泪,纷纷感谢盟会的发起人赵武。

宋国都城,高台之上,会盟仪式正式开始。

赵武看似文弱,风吹过来衣袖飘飞,似乎会把他刮下高台,但一对眼珠却炯炯有神,显示其内在深邃的决心和毅力。

盟会第一道仪式是设“方明”,即在东南西北插上象征四方之神的木刻牌位。四大豪门,晋、楚、齐、秦,正好来自四个方向,代表们纷纷在相应的方向插下排位。

接着是第二道程序凿坑,四大诸侯的代表,举起铲子,将大坑里面的牲口和盟书埋上。前两个步骤一个向天,一个向地,代表天地见证他们的诚意。

第三步叫做执牛耳,即每位诸侯亲自割下一只牛耳朵,到杀好的牛旁边用牛耳装好牛血。

第四部分是最重要的,叫歃[shà]血同盟,大家将牛血一饮而尽,文明中带着深厚的野蛮血腥味,会盟就成功了。

最后还有一个叫“载”的过程,即人手一份竹简盟书,带回本国藏于府库。

高台之上,盟会的组织者赵武道:“愿天下欢好如同一家,干戈永息矣!”

赵武说话轻声慢语,风声中让人觉得他体质偏弱,中气不足。楚国令尹屈建丝毫不敢怠慢,知道赵武为人内敛,恭恭敬敬与之同盟。

正是晋楚通和,列国安息。晋、楚、齐、秦,四大霸主将会盟地点放在地理位置的中间点宋国,同时也是唯一的公爵国宋国,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