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下簡稱西光所),考察了光電測試大廳、空間載荷環境試驗大廳,查看了科技成果及產品展示。

習近平強調,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靠自力更生。科技人員要樹立強烈的創新責任和創新自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面向國際科技發展制高點,努力多出創新成果,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多作貢獻。

“看了西光所後,我反覆強調的創新驅動發展有了依據。”習近平說。

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高度肯定的“西光所”模式究竟是什麼?地處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光機所,到底走出了怎樣的一條新路?

“除了解放思想,沒有任何出路”

“現場聆聽總書記強調創新,我們所領導班子更加深感創新的重要性、緊迫性。”中科院西光所黨委書記馬彩文說。

近年來,西光所始終牢記總書記囑託,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圍繞新一代光子信息與網絡發展,瞄準自主掌握從原理、工藝、材料到器件等系列核心技術目標,積極部署大規模集成光子學學科和研發平臺建設,獲得中科院先導專項支持,確保了中科院在國內光子集成領域的領先地位。

2018年5月22日,由西光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高性能條紋相機的研製”通過專家組驗收,使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條紋相機進入實用化水平,解決了我國條紋相機這一高端科學儀器受制於人的窘境。

但在西光所所長趙衛看來,儀器造出來,項目“只成功了一半”。他們還要實現小批量生產能力,滿足國家大科學工程和國家重大基礎前沿研究不斷增長的數量和高性能指標的需求。

這樣的決心源自一件小事

多年前,趙衛去醫院看病的時候,護士問他是做什麼的,他說是研究光學相機的。那位護士反問:“那爲什麼我們用的都是日本相機?”

這件事深深刺痛了趙衛。“理念超前是追趕超越的唯一辦法,西光所的發展必須靠解放思想,沒有任何其他出路。”

近年來,研究所提出了“創新評價機制”“拆除圍牆、開放辦所”“參股不控股”“擇機退出”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沒想到,這些看似“破天荒”的觀念和舉措,恰恰順應了中國科技創新發展的趨勢,讓這座傳統的科研院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杭州有馬雲,西安有米磊”

“杭州有馬雲,西安有米磊。”如果時光回溯到五年前,39歲的米磊可能不會想到今天的網絡上會對自己有這樣的評價。

這位從西光所走出來的年輕人後來成爲中科創星的創始合夥人、聯席CEO,其旗下專注於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天使基金——“西科天使”基金,目前已孵化培育230餘家科技企業,市值223億元。

“‘拆除圍牆,開放辦所’是我們研究所改革突破的核心,也是研究所創新模式的‘根’和‘魂’。”趙衛說,“傳統的研究所往往孤芳自賞,關起門來搞研究,兩耳不聞窗外事,導致研究成果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

西安光機所始終將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作爲研究所的使命之一,經歷多年實踐與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研究所+孵化器+天使基金+創業培訓”的創新創業模式,成爲中科院成果轉移轉化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3年來,研究所積極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時的講話精神,擔當作爲,努力以建立科技創新創業全生態體系爲要求,極大地加速了創新創業和產業培育成效。

研究所2012年產業投入750萬元,2017年底已增長到8.8億元,實現了國有資產的百倍增值。

而“中科創星”也被認定爲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了西北地區的“中關村”。“硬科技”的概念不但成功實現了思想輸出,得到了業內人士的認同,更在“十二五”科技創新成果展上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稱道。

“貢獻者既要有‘面子’,又要有‘裏子’”

那麼,像米磊這樣“第一個喫螃蟹”的人,研究所要怎麼考覈他呢?

這是讓諸多公立科研機構犯難的問題。而作爲一個地處西部的研究所,西安光機所更深知人才這個第一資源對科技創新的決定性作用。

“單純過度依賴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本末倒置,科研院所只關注論文、專利、項目數量,重科研、輕轉化、輕產業,忽視了對國家經濟的貢獻。”趙衛坦言,這一現狀帶來的問題是大量的論文、專利以“模仿跟蹤”爲主,缺乏創新,不談實際應用,科研與產業脫節、割裂。

2015年,中科院將“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列入新辦院方針,這是黨中央、國務院交付中科院的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也意味着在新時期,科研院所必須要有新的評判標準。

西安光機所提出,科研人員應該有多樣化的發展方向。

有意願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的人員和有責任從事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研究所應該各取所需,各施所長,對投身不同方向的科研人員進行分類評價,以能力和貢獻爲導向建立科學評價指標,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員都應該有所激勵,充分調動和激發全體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而對於致力於科技成果轉化的“米磊們”,趙衛認爲,獎勵他們的貢獻不僅合情、合理、合法,更應當大力提倡、鼓勵。“我們就是要讓貢獻者既有‘面子’,又有‘裏子’;既有‘精神文明’,又有‘物質文明’,真正讓有貢獻的人堂堂正正、名利雙收。”

幾年來,研究所立足西部實際,全方位發揮基礎研究人才、戰略高技術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在創新鏈、產業鏈、金融鏈中各自的專長,不僅有力地促進了研究所的科技創新工作,更開創了創新創業發展的新局面。

17名“千人計劃”、37名“百人計劃”、80個海外歸國創新創業團隊……這些紮根西部的高層次人才羣體,成爲研究所推進創新創業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西安光機所被科技部認定爲“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同年榮獲中科院“十二五”人事人才工作先進單位,2017年被認定爲“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2018年2月,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調研西安光機所時,作出了這樣的評價:西安光機所全力貫徹落實習總書記視察時重要指示,產學研成果轉移轉化工作做得很好,已成爲一張亮麗的名片。

《中國科學報》 (2018-09-04 第1版 要聞,原題《沒有圍牆的西光所 引領未來的新科技》)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