硨磲——深海佛寶

硨磲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硨磲”的得名由來已久,漢代人將硨磲直接寫作“車渠”,這是因爲硨磲比較巨大,表面又有一道道放射形溝槽,形如車輪,故名“車渠”。據考古資料顯示,中國史前先民就曾使用硨磲製作工藝品。自漢代以來,內陸地區與南海地區的交流逐漸頻繁,硨磲文物也從而增多,比較著名的有硨磲漢蟬、硨磲人首鳥身像以及唐代硨磲帶板等。唐代蘇鶚所著《蘇氏演義》卷下中寫道:“魏武帝(曹操)以瑪瑙石爲馬勒,硨磲爲酒碗。”說明東漢末年已有硨磲器皿。 明清兩代,硨磲廣爲人知。清代硨磲被選爲官員區分官階的御用寶石之一。據《大清會典》記載:“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另據《清史稿》記載:“六品命婦朝冠……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

硨磲

在當今佛教流行的寶石中,可作爲驅邪避兇的首推“佛教七寶”。據般若波羅多蜜心經記載,此七種寶物爲“硨磲、金、銀、瑪瑙、珊瑚、琉璃、琥珀”。其中人們最陌生也最稀罕的寶石爲硨磲,它來自印度洋或西平洋深海海域,或少部分因地殼造山運動浮出海面而鮮爲人知,她產量極少而顯得非常珍貴。硨磲深受佛家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配戴在身上可避邪保平安,常以27顆以上至108顆的念珠作爲配戴及念之用。“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唸佛可得一倍功德。《本草綱目》記載,硨磲有鎖心、安神之效,硨磲貝尾端因所含微量元素、殼角蛋白及氨基酸等而有保健、促進新陳代謝的功能,有抗衰老及防止骨質疏鬆的功效。清朝官帽珠飾中,它是六品官員的頂珠,可見它的價值不凡。

硨磲

在當今佛教界流行的寶石種類中,可作爲驅邪避兇的寶石應首推“佛教七寶”。在佛教界中,硨磲深受許多師父及信徒們的喜愛。顏色漂亮的硨磲手珠,除了可做裝飾外,配戴在身上也可避邪保平安。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認爲是一種寶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便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硨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硨磲穿成念珠加以誦唸。

硨磲

古人認爲硨磲具有很強的磁場,可消災解厄、避邪鎮煞、保平安,長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及感應。密教中許多修行之人,將之視爲供佛靈脩,祥瑞吉祥之物;他們相信,持硨磲修煉護法者,能淨化貪、嗔、癡,消除業障,增加智慧與修行德性。《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作用,可穩定心律血壓、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達養生健體之功效。經過科學儀器分析,硨磲含有碳酸鈣、殼角蛋白、氨基酸與許多微量要素等成份,人體在配戴過程中會吸收硨磲自然的寶氣,能穩定情緒、去除雜念、增加智慧、消除煩惱業障、調養身心平衡。

硨磲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