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时做饭吗?

做饭撒调料面吗?

你知道调料面也是“非遗”吗?

“五香调料面”是山西人炒菜不可或缺的日常调味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傅山创制的交城“卫生馆五香调料面”。它由多种纯天然中药材及植物香料配制而成,适合地方口味,其制作技艺在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治病”的调料面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医术颇有研究。据《交城县志》记载:“明代末叶,交城县城东街新立药店字号,取名卫生馆。其财东系傅山之亲戚,掌柜邀请傅山书匾,傅山慨然应允,当即研墨润笔,挥毫成书“卫生馆”三个字。……一次,傅山借宿卫生馆药店,望管账先生面容憔悴,闻其声虚弱少力,问其情肠胃不适,切其脉知其脾胃有疾,遂以大茴、小茴、花椒、良姜、桂皮、丁香、玉果等十多味中药配伍成方,嘱其逐日三服。管账先生遵其言,连服三副即愈。因其芬芳浓郁,美味适口,人们由服之治病而演变为烹调佐料。”这种由“治病”演化而来的五香调料面,有理气、去腥、散寒、暖胃的功效,在后来的三百多年中,随着交城商帮走西口、赴东北,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有“个性”的调料面

山西的传统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蔬菜以白菜、山药蛋、茴子白、西葫芦、茄子等“粗菜”为主,对调味品的要求是有“个性”的。特定的气候环境、饮食口味、生活习俗,让“卫生馆五香调料面”独具三晋风格,成为地方特色鲜明、荤素咸宜、汤菜均可、冷热适用的速效调味品,影响着数百万人的饮食口味。

带“标签”的调料面

数百年来,“五香调料面”配制技,经过“千锤百炼”,不断升华改进,最终变成了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卫生馆五香调料面”已成为交城县的一条历史标签,映射着交城县的诸多风物人情、饮食文化。“卫生馆五香调料面”穿透历史长河,仍能在一方水土中经久不衰,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山西媒体智慧云平台出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