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時做飯嗎?

做飯撒調料面嗎?

你知道調料面也是“非遺”嗎?

“五香調料面”是山西人炒菜不可或缺的日常調味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傅山創制的交城“衛生館五香調料面”。它由多種純天然中藥材及植物香料配製而成,適合地方口味,其製作技藝在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能“治病”的調料面

傅山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對醫術頗有研究。據《交城縣誌》記載:“明代末葉,交城縣城東街新立藥店字號,取名衛生館。其財東系傅山之親戚,掌櫃邀請傅山書匾,傅山慨然應允,當即研墨潤筆,揮毫成書“衛生館”三個字。……一次,傅山借宿衛生館藥店,望管賬先生面容憔悴,聞其聲虛弱少力,問其情腸胃不適,切其脈知其脾胃有疾,遂以大茴、小茴、花椒、良姜、桂皮、丁香、玉果等十多味中藥配伍成方,囑其逐日三服。管賬先生遵其言,連服三副即愈。因其芬芳濃郁,美味適口,人們由服之治病而演變爲烹調佐料。”這種由“治病”演化而來的五香調料面,有理氣、去腥、散寒、暖胃的功效,在後來的三百多年中,隨着交城商幫走西口、赴東北,成爲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

有“個性”的調料面

山西的傳統主食以五穀雜糧爲主,蔬菜以白菜、山藥蛋、茴子白、西葫蘆、茄子等“粗菜”爲主,對調味品的要求是有“個性”的。特定的氣候環境、飲食口味、生活習俗,讓“衛生館五香調料面”獨具三晉風格,成爲地方特色鮮明、葷素咸宜、湯菜均可、冷熱適用的速效調味品,影響着數百萬人的飲食口味。

帶“標籤”的調料面

數百年來,“五香調料面”配製技,經過“千錘百煉”,不斷昇華改進,最終變成了今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時至今日,“衛生館五香調料面”已成爲交城縣的一條歷史標籤,映射着交城縣的諸多風物人情、飲食文化。“衛生館五香調料面”穿透歷史長河,仍能在一方水土中經久不衰,可見其旺盛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社會價值。

山西媒體智慧雲平臺出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