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魏國雖然用了5年的時間休養生息,而在這段時間內其他兩國也紛紛的發展起來了,但是勢力方面仍然和魏國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誤,並不代表着國家從此就會一蹶不振了。按理說,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完成統一大業的幾率十分大,但奈何曹操去世之前都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很多人紛紛猜測這究竟是因爲什麼原因,畢竟國家的實力已經領先了,這麼一個結果實在意想不到。

東漢末年時期,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此時天下非常之亂,正是因爲這些人的出現,才能夠呈現後來的三足鼎立的局面。魏國蜀國和吳國是三大強國,而這其中實力最強的自然就是魏國了,魏國的軍隊和人口還有人才都是最多的,而魏國的國土面積也是最大的。單從人口上面來說,魏國比人口第二大的國家吳國還多了100多萬呢,在當時,人口確實是國家的底氣!按理說,如此強大的一個國家,完成統一大業的幾率十分大,但奈何曹操去世之前都沒有完成國家統一,很多人紛紛猜測這究竟是因爲什麼原因,畢竟國家的實力已經領先了,這麼一個結果實在意想不到。難道僅僅是因爲在赤壁大戰中失敗了嗎?

曹操

其實通過分析大家不難發現,赤壁之戰確實給魏國帶來了很大的打擊,但是這絕對不是爲國沒能完成統一大業的根本原因!在赤壁之戰中,曹操雖然失利了,但是隻需要一段時間的整改,國家一定可以重新振作起來,只是時間問題罷了。也就是說曹操可以延長統一大業的時間,但絕不至於希望渺茫。魏國雖然用了5年的時間休養生息,而在這段時間內其他兩國也紛紛的發展起來了,但是勢力方面仍然和魏國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的失誤,並不代表着國家從此就會一蹶不振了。

劉備

其實,我們大家可以分析一下歷史上的一些大一統,他們統一天下都用了很長的時間!其中劉邦用了整整8年的時間才建立了漢朝,朱元璋則用了整整15年,而李淵也用了4年的時間!他們之所以能夠完成大一統,其實是和戰爭的成敗與否有一定的關係的,但絕對不會使當前的局面成爲定數。項羽在烏江自刎之後,劉邦最大的對手就消失了,此時還是王朝飛速興起。而李淵之所以能夠大一統,是因爲他先建立了唐朝之後又推翻了隋朝,然後把一些強大的勢力紛紛消滅掉了!在這個過程當中裏面的聰明才智佔了一部分,而更大的一部分是因爲李淵帶領的軍隊自身的實力要比任何一個勢力都更加的強大。而朱元璋的統一,也是因爲他打敗了陳友諒,從此以後他統一了江南,這次戰爭的成功,爲朱元璋完成大一統奠定了非常堅固的基礎。

孫權與衆將

反過來我們再來看一下曹操,曹操失去了赤壁之戰的機會,所以他沒有辦法奪得天下,因此只能夠選擇韜光養晦!但這並不代表着曹操的實力,就因此屈居人後,所以曹操的情況和上述幾個人是不一樣的,他在赤壁之戰中的戰敗並不能夠完全決定大一統的結局。而另一部分原因,其實和曹操本人也有很大的關係,曹操這個人的野心非常的大,而且此人的思想比較極端。曹操雖然握着國家大權,但是曹操挾天子的這個做法實在是令人不敢苟同!在處理國家事宜時,曹操就沒能拿出一個好的辦法,就更別說實現自己的野心了。曹操這個人做事情有一個特點,就是非常的冷血而且殘暴,雖然此人是有一定的果斷的,但是他的冷血讓很多人對他十分不信任,甚至讓百姓對他失望。

三國時期的營寨

曹操爲了攻佔四方,讓手下的士兵五次屠城,每一次屠城都給百姓帶來了災難,他爲了戰爭的勝利沒有顧及百姓,所以如此冷血的人自然不能夠得到百姓的信任。雖說每次曹操都把城池打下來了,但是曹操卻依舊過得不安穩,因爲百姓反叛的可能性極其大。曹操之所以沒能夠統一天下,其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此人缺少一定的定力,雖然他得到了很多的機會,但是此人太注重結果了,因此忽略了過程。

文武全才的曹操

最後,曹操在政治方面也表現出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態。東漢末年時期,各大門閥的勢力逐漸擴大,曹操表面上雖然可以控制得了他們,但是他們內心是非常不服的,而且一些強大的門閥隨時有站起來的可能。曹操所採用的政治方式十分的複雜,因此他不得不加以修飾,一方面表現的和這些世家大族非常的友好,另一方面尋求改變的機會。曹操在帶兵上戰場打仗時,心裏面也一定會有所顧忌,畢竟後院着火的可能性非常之大。這樣一來,曹操又怎麼能夠很好的去戰鬥呢?赤壁之戰對曹操來說只是一次重要的機會罷了,但是這些其他的隱患纔是曹操沒能完成大一統的重要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