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張說在武則天一朝閃亮登場,十年後因爲不願意替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做僞證而被貶官。

在明顯偏離時代正流的李顯一朝,張說被召回朝中爲相,不過是李顯表達了對母親武則天的一種態度罷了。儘管這一個階段他沒有大作爲,但是他不願意與太平公主合流的態度還很有中國文人的那點剛性。

我們說文人影響不了歷史的進程,但是文人對歷史的發展進程有着超過常人的敏感,對各色人等的認知有着入木三分般的深刻。

宰相張說被李隆基官復原職,爲什麼很快又被貶出京師

張說明顯感到李隆基的姑姑太平公主會成爲他治政的絆腳石。雖然太平公主在剿滅韋后利益羣體中立下大功,但是她貪權的本性日日瘋長。張說預感到不遠的將來太平公主要對自己的侄子——李隆基下手。

然而,當時羽翼未豐的李隆基在和姑姑的交手中還是嫩了點。無可奈何之中,他貶張說爲尚書左丞,東都留守。

文人張說幾乎沒有見到李隆基的可能。他已處江湖之遠。

但是,他心急。當李隆基使者到東都的時候,張說給他捎去了一把隨身攜帶的佩刀。

面對張說的佩刀,唐玄宗李隆基夜不能寐。他知道張說的心思——暗示他相機行事,幹掉太平公主。

宰相張說被李隆基官復原職,爲什麼很快又被貶出京師

雖然遠離朝堂,而心卻沒有離開過那裏。一個文人的忠君和憂患讓脫下宰相朝服的張說如坐鍼氈。他不知道朝堂之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但是他知道那裏一定要發生什麼。

713年,經過短暫的猶豫之後,李隆基出手了。他先下手爲強。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便是驚天。太平公主被殺,她精心編織的謀反陣營土崩瓦解。

李隆基重新構建開元時代的官吏體制。張說第三次走進大唐的權力核心層。他被封爲燕國公,官拜中書令。

身爲人臣,沒有誰能夠一輩子大紅大紫,也沒有能夠一輩子灰頭土臉。

按說張說對這些很是清楚,但是他犯了糊塗。

這時候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李隆基準備重用姚崇,任他爲宰相。而在以往的爲伍生涯中,張說和姚崇有過節。一聽說皇帝要任用姚崇,張說心中很是不爽快。他暗中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舉報姚崇,沒有得手;又讓殿中監姜皎建議任命姚崇爲河東總管。李隆基把這件事情看得一清二楚,他沒有理會這一切,仍然把姚崇放在了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位置上。

常言道,破山中虎易、破心中賊難。

在張說看來,姚崇的上任對自己無疑是以威脅。他心裏害怕到了極點。他要想辦法改變自己的處境。於是,他私下跑到了岐王李範府裏訴說困惑,尋求支持。

岐王李範是唐睿宗李旦的第四個兒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他是一個好學習,擅長書畫音律,經常和一些讀書人飲酒賦詩,愛好收藏前人的書畫作品。自己老奶奶武則天男寵張易之被殺掉後,手中大量的書畫作品被初唐宰相薛元超之子薛積弄走了。後來薛積敗落,岐王李範把那些東西弄到了自己手裏。不幸的是,這些書畫作品後來毀於一場火災。

說實話,李範的興趣愛好都在書畫音律之上。對李隆基而言,這個弟弟成不了什麼大氣候,只要他不給自己添亂子就行。

因爲心裏充滿了魔幻,張說找不到一根救命的稻草。他只好找到李範。

這件事情很快傳到新任宰相姚崇的耳朵裏。姚崇把這一切彙報給了唐玄宗。

宰相張說被李隆基官復原職,爲什麼很快又被貶出京師

雖然李隆基曾經給人說過:“我和弟弟(李範)的兄弟之情如天地一樣親切,甚至不分你我。誰攀附我弟弟,我是不會在意的。”

說歸說,做歸做。

李隆基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心裏很是生氣。

“你張說想盡辦法阻撓姚崇任相,我忍都忍了。怎麼還跑到我弟弟那裏亂說?你把我當成什麼了?”

李隆基真是氣不打一處來。等待張說的只是一個字:貶。

結果張說又一次被踢出了京城,到了相州任刺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