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失去记忆的人的找回记忆的逃亡片。一部很好莱坞的片子。一部公认的好片子,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没有能让我觉得很闪眼的亮点之处。对片子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数次伯恩监视着别人给别人打电话,每到此处都会想对那个角色说“他在看着你”。很喜欢主角的表演,把一个失忆人心里的复杂悲伤和对未知的敏感表现到了极致,女主和男主的爱情作为插曲也很自然和精彩。

一部关于记忆的逃亡片

演的功力太深。因为导演是纪录片出身,影片镜头碎是一大特点。但是作为一个特工片太合适了,尤其是街头追车的镜头感觉真棒。此外,影片节奏的控制太棒了,张弛有度,极度紧张之后居然能有相当久的安静的慢镜头,并且这慢镜头一定隐喻着后面爆炸似的情节。导演所做的一切都是暗示着真实感,真实感才是这个电影的灵魂。伯恩不像007那么牛逼,但是007就是太假。007好像是传说,牛逼的不能够在地球上存在,而伯恩能。

电影和以往间谍片最大的不同或是说突破,就是大量的使用通讯设备斗智斗勇,这让我们想到《无间道》,但两者从本质上并不一样。影片没有像以往的间谍片一样动用无数强大的武器,制造很多爆炸效果,让主角在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很帅的赢得胜利。影片独树一帜的回归了间谍的本来形象,隐蔽,逃避监控,避免与对手正面交锋。影片正因为这种斗智,才造就了紧张流畅的故事。

《谍影重重》的故事并不复杂,很多类似的故事,如多年前看过的《特工狂花》,但可能是因为喜欢谍片,所以还是感觉很吸引,而且,一些细节让人动心,主要是伯恩显示人性的那些,如杀人任务 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目标的孩子,不忍心动手;而当在玛丽兄弟家避难时,为了要保护孩子显示出的冷静和决心,都是动人的情节。作为杀人机器的悲哀,和作为人本身的人性,中间的矛盾,又令人深思。人性的杀手总是让人尊敬,就像喝牛奶养植物都小女孩的让雷诺,不过美国人没有法国人那么浪漫诗情,它喜欢拿个人英雄主义做文章,偶尔加点剪头发的激情和租自行车的浪漫,但是整部片子结构紧凑,手法硬朗,将一个边缘人的抗争写得如此汹涌,值得捧场。

一部关于记忆的逃亡片

关于特工,关于失忆,确实没有看过很多,甚至说很少。可是唯独这个片子让我感到了异样的好感。你可以说这个故事牵扯到了报复和寻找,你也可以定位这是一个以科技和细节取胜的电影。但是不管你怎么去诠释和注解,可是我只是爱上了一个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和失去的东西——记忆!

大概20年前,很多老的间谍片都是这种思路,强调作为特工的本身能力,矫健的身手,果断的判断,冷静的心理。记得有一部老片子里,主角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瑜伽,进入假死状态,心脏停跳?!然后籍此获得深入的休息,每次执行任务前都是如此。后来还有一部英国连续剧,叫《三个侦探》似乎,那里面的特工也是能力非常,有一集里,有一个俄国特工凭借反复训练,可以近距离“劈开”子弹,骇人!忽然想到最近热门的《五星饭店》也应用了这样眼花缭乱的拍摄方法,名义上是向这种现今颇为流行的美剧式摄影致敬,但却饱受诟病,我想这确实是不适合的,简单的说,偶像剧里的白脸奶油男生怎么能做到象波恩那样“硬桥硬马”呢?

批评此片的洛杉矶日报的评论是:“马特·达蒙并没有把他的角色和一个间谍区分开来。”而这一点正是此片的最大看点,谁又能把真正的间谍区分开来呢?也许真正的间谍就是这么普通,穿着一件毛衣站在寒冬的大街上东张西望,好似丢了五毛钱无家可归的样子。甚至于在草丛中与杀手的互射,这都是我们儿时会经常玩到的游戏。这也就是拍喜剧片导演的成功所在,如此平民化的演绎就是要一举打破传统间谍片冷酷血腥的一面,而向观众展现更多的是草根英雄的不凡身手,从而得到新一代的观众们的大力吹捧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部关于记忆的逃亡片

人类择偶从来不是布朗运动,尤其是通过门第和家族的分类手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方式来进一步强化基因优势以后。也许,现代社会这样凭生理性的冲动去选,才能平衡进化的路线吧,不然造成更厉害的分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