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閱讀」三十四《陽明先生年譜 一》致良知教育研究院出品

《陽明先生年譜 一》

王先生守仁,字伯安,其先晉右軍將軍羲之之後,世居山陰 。至二十三世,迪功郎壽徙[xǐ]餘姚。國初有綱者,官廣東參議,死苗難。其子彥達以羊革裹屍歸,御史郭純上其事,廟祀[sì]綱於增城,綱蓋先生之六世祖也。高祖與準,永樂間舉遺逸 ,不起,號“遁[dùn]石翁”。曾祖世傑,以明經貢入太學,號“槐[huái]裏子”。祖天敘,號竹軒,封翰林院修撰。自槐裏子以下,兩世皆贈嘉議大夫、禮部右侍郎,加贈新建伯。父華,號“龍山”,由進士及第第一人,仕至南京吏部尚書,封新建伯。龍山念山陰佳山水,又爲先世故居,復自餘姚徙越城之光相坊。先生因築室陽明洞,距越城東南二十里,故學者稱爲“陽明先生”。

1472 年

成化八年壬辰九月三十日丁亥,先生生。

先生在娠十四月。生之夕,祖母岑夢神人緋玉,自雲中鼓吹送兒來,驚寤[wù],已聞啼聲。竹軒翁因名先生“雲”。而鄉人遂指所生樓曰“瑞雲樓”。

1476 年

十二年丙申,先生五歲。

猶不言。有神僧過而目之曰:“好個孩兒,可惜名字道破。” 竹軒翁更以今名,曰“守仁”,即能言。嘗暗自誦翁所讀書,翁訝問之,曰:“向聞祖讀時,已默記矣。”

1481年

十七年辛丑,先生十歲。

龍山公舉進士。

1482年

十八年壬寅,先生十一歲。

竹軒翁因龍山公迎養,攜先生如京師,過登金山,與客賦詩,未就。先生從旁佔一絕。客大驚,覆命賦蔽月山。先生又隨口占一絕(詩在集中)。

明年,就塾師於邸中。一日,與同學生走長安街,遇相者,曰:“吾爲爾相。爾須拂領,入聖境。須至上丹臺,結聖胎。須至下丹臺,聖果圓。”先生感其言,歸問師曰:“何爲第一等事?”師曰:“讀書登第。”先生曰:“恐未是,當讀書做聖人耳。”

1484年

二十年甲辰,先生十三歲。

太夫人鄭氏卒。

1486年

二十二年丙午,先生十五歲。

時石英、王勇亂畿[jī]內,石和尚、劉千金亂秦中。先生間行出居庸關,逐胡兒騎射,遍詢夷落所以備禦之策,經月始返。夜夢謁漢馬將軍援廟,賦詩一律(詩在集中)。先生感慨時事,屢欲上書於朝,龍山公格而止之。

1488年

弘治元年戊申,先生十七歲。

七月,自京師親迎夫人諸氏於洪都。時諸公養和爲江西參議,先生就委禽焉。合巹[jǐn]日偶行入鐵柱宮,見道士跏趺,即而叩之,相與對坐忘歸,諸公遣人遍索不得。明日,先生始還。署中有紙數篋[qiè],先生日學書皆盡,書法大進。先生嘗曰:“吾始模古帖,止得字形。後凝神靜慮,擬形於心,久之,始通其法。及讀明道書曰:‘吾作字甚敬,非要字好,只此是學。’既非要字好,又何學也?乃知古人隨時隨事只在心上學,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後與學者論格物,多舉此爲證。

1489年

二年己酉,先生十八歲。

十二月,以夫人諸氏歸餘姚,舟過廣信謁[yè]婁一齋諒,語格物之學。先生甚喜,以謂聖人必可學而至也。後遍讀考亭遺書,思諸儒謂衆物有表裏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見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

1492年

五年壬子,先生廿一歲。

秋,舉於鄉。時闈中夜半見有二巨人者衣緋綠,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而,先生與孫中丞燧[suì]、胡尚書世寧同舉。及宸濠之變,胡發其奸,孫死其難,先生平之。

1493年

六年癸丑,先生二十二歲。

春試,南宮落第。宰相李西涯素器先生,戲曰:“待汝作來科狀元,試爲《來科狀元賦》。”先生拈筆而就。有忌者曰:“此子取上第,目中無我輩矣。”及丙辰春試,竟爲忌者所抑。同舍有以不第爲恥者,先生笑曰:“汝以不得第爲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爲恥。”

1497年

十年丁巳,先生二十六歲。

寓京師。時邊烽甚急,詔舉將才,無以應。先生因精究兵法,每遇賓飲,聚果核,列陣勢爲戲。

1498年

十一年戊午,先生二十七歲。

讀考亭《上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爲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爲讀書之法。”乃悔前日用力雖勤而無所得者,欲速故也。因循序以求之。然物理吾心,終判爲二,沉鬱既久,舊疾復作。聞道士談養生之說而悅焉。

1499年

十二年己未,先生二十八歲。

春,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

先生爲諸生時,嘗夢威寧伯王越遺[wèi]以弓劍。是秋,奉命督造威寧墳,馭役夫以什伍法,休食以時,暇[xiá]則驅演“八陣圖”。事竣,威寧家謝以金帛,不受。出威寧夙[sù]所佩劍以贈,受之,夢故也。時星變,下詔求言,又韃虜猖獗,先生疏論《邊務八事》。

1500年

十三年庚申,先生二十九歲。

授刑部雲南司主事。

1501年

十四年辛酉,先生三十歲。

奉命讞[yàn]獄江北。暇[xiá]日遊九華山,見道者蔡蓬頭,問以仙術。蔡曰:“尚未。”有頃,先生屏左右,再拜請問。蔡曰:“尚未。”問至三。蔡曰:“汝禮雖隆,終不忘官相。”大笑而別。

地藏洞有異人,坐臥松毛,不火食,先生歷巖險訪之。值其睡,先生默坐,良久方醒。問以第一義諦,不答。徐曰:“周濂溪、程明道,你儒家兩個好秀才也。”語畢復睡。先生歸。明日再往,不復見矣。

1502年

十五年壬戌[xū],先生三十一歲。

八月,予告歸越。築室陽明洞,行道引術。友人王思輿等來訪,先生命僕迎之,且歷語其來跡,似先知者。衆驚異,以爲得道。久之,先生悟曰:“此簸弄精魄,非道也。”遂屏[bǐng]去其術。欲離家遠遁,念祖母岑與龍山公在。一日悟曰:“此念生於孩提,此念亡,是斷滅種姓矣。”乃移居西湖,往來南屏[píng]、虎跑間。有僧禪坐三年,不語不視,先生喝曰:“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什麼?終日眼睜睜看什麼?”僧驚起。先生問其家,對曰:“有母在。”曰:“起念否?”對曰:“不能不起念。”先生即指愛親本性喻之,僧涕泣拜謝,挈[qiè]鉢[bō]而歸。

1504年

十七年甲子,先生三十三歲。

秋,主考山東鄉試,試錄皆先生筆也。

九月,改兵部武選司主事。

1505年

十八年乙丑,先生三十四歲。

是年,識湛甘泉若水,與盟,講明聖學,門人始進。

1506年

正德元年丙寅,先生三十五歲。

時奄瑾擅政,南京科道戴銑[xiǎn]、薄彥徽等皆下獄。

二月,先生抗疏救之。觸瑾,矯旨廷杖四十,謫貴州龍場驛驛丞。

1507年

二年丁卯,先生三十六歲。

夏,赴謫[zhé]至錢塘,瑾遣人陰跡先生。先生懼,佯爲自沉於江,密附商船往舟山,颶風一夕,飄墮閩界。比登岸,山行數十里,夜叩野寺,不納。又趨野廟,倚香案臥,蓋虎穴也。夜半,虎但繞廊吼,不敢入。黎明,寺僧來廟所,意先生必啖[dàn]於虎,將收其橐[tuó]。此寺僧蓋素藉虎以御客者。見先生方睡醒,驚曰:“非常人也。”邀至其寺,則向與先生趺[fū]坐於鐵柱宮之道士在焉。道士笑出袖中詩相示,有“二十年前曾見君,今來消息我先聞”之句。因問先生:“爾欲安往?萬一瑾怒,逮爾父,誣爾北走胡,南走粵,奈何?”先生愕然。卦之,得“明夷”,乃決策返。別道士,留詩壁間(詩在集中)。遂取間道,由武夷歸,涉鄱[pó]陽,往省龍山公於建業。以十二月赴龍場驛。時先生妹婿徐愛因先生將赴龍場,納贄[zhì]北面,奮然有志於學。

1508年

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歲。

春三月,至龍場驛。龍場在貴州萬山中,蛇虺[huī]蠱[gǔ]蟲畢聚。夷人鴃[jué]舌,不通語言,可與通語言者,僅中土亡命耳。時瑾憾未釋,先生自計得失榮辱俱忘,惟生死一念尚在,乃鑿石槨[guǒ]以俟命焉。會從者皆病,先生親析[xī]薪取水,作糜[mí]飼之。又爲歌詩,調越曲,雜詼[huī]笑,以相解慰。

因沉思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不覺呼躍而起,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著《五經臆說》。

夷人亦日來親,見先生所棲卑溼,爲構龍岡書院、寅賓堂、何陋軒、君子亭、玩易窩,以居先生。思州守遣人侮先生,諸夷不平,毆之。守怒,白於當道。當道令先生詣[yì]謝,先生不可,致書復之,守聞自失。水西安宣慰饋粱肉,給使令,重以金帛鞍馬,先生俱不受。始朝廷議設軍衛於水西,兼築城郭,既而止,然驛傳尚存。安惡[wù]據其腹心,欲去之,以問先生。先生遺[wèi]書,申朝廷令甲威信,安心乃折。有宋氏酋長曰阿賈、阿札者叛,宋氏作亂,先生復遺書諷喻安,安悚然,率所部平其難。

1509年

四年己巳,先生三十八歲。

貴州提學副使席書聘先生主貴陽書院,身督諸生師先生。

是年,先生始論“知行合一”,其說具《語錄》中。

【背景簡介】

《傳習錄》是中國明代哲學家、宋明道學中心學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語錄和論學書信。“傳習”一辭源出自《論語》中的,“傳不習乎”一語。《傳習錄》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