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生財有道》)地坑院,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陝州區,作爲一種獨特的民居樣式,地坑院蘊藏着豐富的文化,是我國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築之一,被譽爲“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 2011年,地坑院營造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委書記駱玉峯介紹說,地坑院景區自開業以來,總共接待遊客300萬人次,平均一年接待100萬人次,最高的一天接待遊客8萬人次。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裏,地坑院景區已經變成了AAAA級景區。

  如今,在陝州像這樣的地坑院有12000多座。爲了在保護中發展,當地選擇在地坑院相對集中的北營村建起了地坑院景區,每年衆多遊客的到來,讓當地百姓分享到鄉村旅遊帶來的豐厚紅利。

  作爲土生土長的當地村民,2017年,貟石讓來到陝州地坑院景區爲遊客講解地坑院文化,每天接待遊客百人以上。貟石讓介紹說,以前北營村較爲貧困,不少村民靠在外打工維持生計,而隨着地坑院景區的開發與建設,已有400多名村民開始從事講解、保潔、保安等工作,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王紅梅,捶草印花的第三代傳人,兩年前被景區邀請進駐地坑院。捶草印花是一種源於明清時期的古老印染技藝,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當地人把一種野生植物“芊棒棒草”和鮮花采摘回來,把它們夾在白棉布中間,用棒槌敲打,草兒和花的汁液慢慢滲進棉布中,一會兒工夫,形狀各異的圖案就印染在了布上,充滿自然的韻味。捶草印花不僅得到了大批遊客的鐘愛,同時這種古老的技藝也在傳承與創新中爲王紅梅每個月帶來五六千元的收益。

  陝州地坑院景區開辦兩年以來,年接待國內外遊客都能達到上百萬人次,衆多遊客的到來,帶動了周邊百姓紛紛參與到鄉村旅遊服務中,特別是提供食宿的農家樂,更是遍地開花。高桃梅的農家樂是自家祖宅重新修葺後開辦起來的,開辦已有5年,除了接待遊客,一家人也還都生活在這裏,在高桃梅的農家樂,餐飲主打當地特色“十碗席”。

  極富地方特色的“陝州十碗席”,已有300年的歷史。由於當地人習慣用豬肉、蘿蔔、田間野菜等製作經濟實惠、湯水豐盛的宴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這獨到的美味。 在陝州,十碗席是紅白喜事的標配。從前的十碗席以素菜居多,現在則是改良版,搭配均衡,營養豐富。十碗席在當地並不貴,一般幾百元不等,很受遊客的歡迎。

  陝州地坑院的開發與拓展,爲當地百姓開闢出一條嶄新的致富之路,而當地百姓也用他們的智慧與雙手演繹出衆多動人的的創業故事。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收看央視財經9月3日18點55分播出的《生財有道》。

  (本文編輯:張彩紅)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