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有着關於內向者和外向者的7個傳言和誤解。比如內向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外向的人很膚淺,內向的人很自命不凡,外向的人不擅長傾聽等等。

  這些都是關於這兩種類型人的一些假象。那麼實際上又是怎樣的呢?

  珍妮弗·康維勒博士是一個權威的演講教授,高管培訓師兼作家,她這樣說道:“內向型的人從其自己的內部世界獲得能量,而外向的人則是從外界的人羣、環境及刺激中汲取能量。”

  她說內向的人享受孤單,並且需要有獨處的時間,他們喜歡一對一的深入交談。“他們用手指來‘說話’,通常會選擇發郵件而不是打電話,更喜歡用寫作來表達自己因爲這樣他們能對自己進行反思。

  外向的人熱衷於出入各種社交場合。“他們先交談再作思考,因爲他們更能通過話語傳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在交談中顯得更加精力充沛,語速更快而且抑揚頓挫。

  接下來,是一些常見的誤區和真相。

  誤區1:內向的人都害羞

  蘇珊·凱恩在她的暢銷書《安靜:內向世界的競爭力》中提到:害羞是源於人懼怕遭到社會的否認和嘲笑,而內向則是因爲人更喜歡刺激相對更小的環境。害羞是一種內在的痛苦感,而內向並不是這樣。

  誤區2:內向的人不擅長公共演講

  真相:康維勒教授說:“靠演講來謀生的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本質上是內向的,”,“只不過是他們做了充分的準備和練習,而且他們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點。”

  談到內向但極具影響力的公共演講者,凱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家不妨看看她的TED演講,她那場演講獲得了超過500萬的點擊率。凱恩最近還獲得了2013年“會議主持人” 的金槌獎,該獎爲該組織的最高榮譽。

  在她的書中,有一位哈佛大學的心理講師,他被稱爲“羅賓·威廉姆斯(美國着名喜劇導演、演員)和愛恩斯坦的集合體”,再有甚者,他在哈佛開設的課程往往座無虛席,他的課大多是在學生們激動得站立、鼓掌喝彩聲中結束的。

  然而,這位教授和妻子隱居於偏僻的地方,與外界分隔開來。他更樂意把時間花在閱讀和寫作上,喜歡一對一的交流。一旦他不得不大半天耗在外面,他就會覺得非常不自在。

  《安靜的影響:內向者也能有作爲》(Quiet Influence: The Introvert’s Guide to Making a Difference)的作者康維勒也指出,許多喜劇演員都是內向型人格,約翰尼·卡森(美國着名的節目主持人,曾主持國家廣播公司深夜時段着名脫口秀節目《今夜秀》)就是其中一個。

  誤區3:內向的人不快樂,或者說外向的人更快樂

  真相:最近,海爾格在留意媒體上關於這個觀點的報道和它的不同版本的說明。她認爲,並不能說內向的人就是不快樂的,或者外向的人比內向者更快樂。這只不過是他們獲得快樂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不幸的是在一個更推崇高度可見的、高能量的快樂的文化氛圍中,一個正在享受寧靜愉悅心情的內向者,可能會被外界看作憂心忡忡。”

  誤區四:不是內向就是外向

  真相:內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都是指在一段時間內的表現。康維勒指出:“大多數人都是屬於中間型的”。

  凱恩表示,我們的行爲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預測的,會有很多種表現形式。“我們不能說內向的人都是書呆子,外向的人都是聚會里的焦點,也不能說女人都是天然的輿論製造者,男人都喜歡運動。就像榮格表達的那樣,‘沒有完全的內向型人格,也沒有完全的外向型人格,如果有的話,那一定是在精神病院裏。’”

  誤區五:外向的人都不會是好的聽衆

  真相:“外向的人也能成爲一個很好的聽衆,因爲他們可以用他們開放式的問題和表達開導述說者”。比如,他們可能說,“跟我再講講這個”或者“你說的……”,外向的人容易跟其它人建立密切的交往關係,他們知道怎麼讓別人感覺舒服,康維勒說。

  誤區六:外向的人不喜歡安靜或者獨處

  真相:外向的人也需要安靜或者獨處的時間來給自己充電。但是他們需要“很短的時間和不同的方式,”康維勒說。比如外向的人在咖啡廳裏也可能會帶着耳機聽歌。

  誤區七:外向的人膚淺

  真相:簡單來說,內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的人有不同的處理信息的方式, 海爾格表示。她說了一個關於她丈夫的例子——一個外向的人。“他可能會跟很多不同的人聊天,或者在一段談話中表現的很積極,但是他會用些微不同的方式去深入交談。到這天晚上,他可能會有更好的關於這羣人的想法或者某一話題的更多信息,因爲他在相互交流中又深入的思考了這些問題。”

  就像凱恩在她的書中寫的一樣,我們都是極其複雜的個體。你的內向或者外向將會與你的其它人格特質、成長史以及你所成長的文化氛圍相互作用。所以即使同爲內向型人格或者外向型人格,依然會有很大的不同。

  要掌握的關鍵信息是,理性的對待自己。就像凱恩在她的書中寫道的那樣:無論偏向哪一種類型,擁抱它然後做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