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火得一塌糊塗的無人便利店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各大資訊平臺關於無人便利店的新聞也變得稀少,無人便利真的就這樣涼了嗎?這場來去匆匆的燒錢大戰就此終結了嗎?

這個新興產業如當年的共享單車一樣,掀起了一場共享風,一時間共享單車、共享汽車遍地開花,最後秋風掃落葉般倒下一批跟風投資者,剩下一地雞毛。無人便利店產業是從2017年興起的,馬雲開啓了首家淘寶無人便利店,拉開了無人便利的序幕,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蘇寧、京東、娃哈哈、居然之家等傳統的資本家也相繼加入這個互聯網新風口。

火得一塌糊塗的無人便利店真的“無人”了 風口過去還剩下什麼?

圖/百度圖片

繽果盒子、EasyGo未來便利店、F5未來商店、小麥便利店、fxbox智能超市、一七閃店、EAT BOX、69空間、神奇屋、壹刻送便利店等等如雨後春筍四處開店,紛紛奔向這片新天地。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全國無人便利店累計200家,投資總額過40億元,不到一年,百餘家無人便利店虧損破產,風口來得快走的也是毫不留情。

火得一塌糊塗的無人便利店真的“無人”了 風口過去還剩下什麼?

圖/百度圖片

無人便利店怎麼就成了“無人”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投入成本巨大,後期壓力倍增

既然是無人,肯定需要大量的設備和技術支持,監控設備、自助收銀設備、防止偷盜的識別設備等等,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維護成本,而上貨、清潔、整理還是需要人工,無法做到真正的無人。

而普通便利店的收銀員工資也就3000左右,卻能完成便利店的全部工作,並且在顧客有問題的情況下,還能及時有效解決。

二、盜損率比傳統便利店更高

雖然無人便利店有一系列人臉識別技術、動作識別防盜系統、動態貨架、自動結算系統和智能商品識別等技術,但是系統畢竟是“死”的,總會有漏洞,而且一旦出錯,基本就癱瘓了,如何防盜防破損也是個問題。

三、傳統消費者的習慣問題

逛無人便利店的消費者大多數都是圖個新鮮,新鮮勁一過就會發現,無人便利店的購物體驗很一般,甚至還有點麻煩,不如傳統收銀員的效率高。一些媽媽輩的消費者對於無人便利店的這種新興購物模式還是比較喫力的。

火得一塌糊塗的無人便利店真的“無人”了 風口過去還剩下什麼?

圖/百度圖片

爲什麼同樣是自助結賬超市卻能風生水起,道理很簡單,超市會有導購員,商品更多,大家都喜歡商品琳琅滿目的感覺,購物體驗感更好。就算不會使用自助結賬也可以找附近的工作人員幫忙或者到人工收銀臺結賬,付款方式比較豐富,具有選擇性。大家對無人便利店這種銷售模式看好嗎?有什麼想說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