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口紅、閃亮的指甲油,它們都添加了魚鱗!你或許也在某些“奇葩冷知識”的合集裏面看到過這樣一條。想象一下滑溜溜的魚鱗從嘴脣上劃過,這種感覺可能相當令人反胃。然而,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應該說,化妝品和魚鱗之間確實有些淵源,不過上面的這種說法依然存在一些誤導。把帶着腥味的魚鱗直接摻到化妝品裏,這種事情基本不可能發生,不過魚鱗確實是經典的珠光材料來源,它也確實可以爲化妝品增添閃亮柔美的光澤。

從魚鱗提取物到“珠光精華”

絢麗的色彩固然迷人,但它並不是視覺效果的全部,光澤也是人們所追求的重要元素。而在各種光澤效果中,珍珠般柔和而又閃亮的光澤效果又是相當受人青睞的一種。

在幾百年前,人們就開始嘗試用其它的材料仿製珍珠的光澤。在17世紀,人們發現魚鱗中的一種提取物可以擁有類似珍珠的色澤,於是他們就開始用這種材料製造起了人造珍珠。

歐白魚(Alburnus alburnus),它的鱗片是魚鱗珠光材料的來源之一。

相比之下,這種魚鱗材料進入化妝品的時間則要晚不少,在1920年代,它第一次出現在了指甲油當中。而在此之後,在那些需要添加光澤的化妝品中,魚鱗“珠光精華”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它被添加到口紅、眼影和眼線產品當中,有些面霜中也會添加。在一張1960年代的指甲油廣告海報中,我們甚至可以直接看到兩條魚出現在畫面中,由此可見,魚鱗和化妝品的緣分確實不淺。

1960年的珠光指甲油廣告。

那麼,魚鱗爲什麼能變成閃亮的珠光材料呢?這要得益於其中形狀、大小恰到好處的嘌呤晶體。從魚鱗中提取出的珠光材料,其主要成分就是兩種嘌呤晶體,它們分別是鳥嘌呤(75~97%)和次黃嘌呤(3~25%)。

這些嘌呤以片狀晶體的形式存在,而薄片狀的晶體結構就是形成珠光的關鍵。要想獲得合適的珠光效果,需要晶體具有厚度合適的平滑片狀結構,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折射率和透光度。這樣一來,光線在這些晶體之間經過多次反射與折射就可以形成珍珠一般的光澤了。

魚鱗珠光材料中的片狀晶體。

魚鱗珠光材料是漁業的副產品,不過生產它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在魚鱗中只能提取到不到1%的天然珠光材料,提取步驟也比較複雜,因此它的成本也比較高。在不同的魚鱗當中,晶體大小和成分比例有所差異,因此產品質量的穩定性也不及人工合成材料。現在,鳥嘌呤依然是一般化妝品中可以使用的着色劑[1],不過,珠光材料已經有了更多選擇,很多化妝品中所使用的也不再是來自魚鱗的材料了。

魚鱗之外的更多選擇

在魚鱗之外,研究者們一直在探尋質量更好、成本更低的珠光材料。現在,我們已經有了更多選擇,它們在化妝品和更多領域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在這其中,雲母珠光顏料是一類重要的珠光材料。雲母本身就具有薄片狀的晶體結構,而在雲母薄片的表面再包裹上一層高折射率的金屬氧化物透明薄膜(例如二氧化鈦),就可以製成性能更加優異的珠光材料。利用不同的金屬離子或有機染料,還可以賦予珠光材料不同的顏色。

一些合成有機物同樣可以充當珠光劑的角色,乙二醇硬脂酸酯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類。在不少呈現珠光效果的洗髮水、沐浴露等產品中,都可以找到這些成分的身影。

一種珠光色澤的沐浴露,其中含有乙二醇二硬脂酸酯。

魚鱗提取物聽起來並不是什麼浪漫美好的成分,它的作用也漸漸被更多人工珠光材料所取代,不過,它確實給不少化妝品增光添彩過。當你看到珠光色澤的化妝品、日用品時,也別忘了魚鱗爲珠光顏料發展史做出的貢獻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