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口味上的改變之外,可口可樂在近兩年也在不斷加劇無糖碳酸飲料的推廣,從零卡到纖維+等不斷出現在各大終端,但是市場反饋普通,不少消費者感慨零卡的可樂已經不是可樂了。同時可口可樂對茶飲料、運動飲料、水產品、咖啡等業務上不斷側重,但是仍然無法解決碳酸飲料帶來的銷量下滑,利潤下滑。

近期傳出可口可樂又開始不務正業,和安踏推出了全新的聯名款鞋。隨着碳酸飲料的下滑,可口可樂爲了挽回頹勢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可口可樂的損失到底有多大?讓它不得不如此做。

從今年年初的數據中可口可樂發佈第四季度及2018年全年財報,年收入高達319億美元,數量相當龐大。但是相較於2019年的354.1億美元,下滑達到10%,下降35.1億美元,摺合人民幣達到234.5億之多。

而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五年了,2017年下滑達到15%,已經是過去五年的最低點。2018年的持續下滑,可口可樂的業績遭受重創。這樣的狀況下,這個巨頭也着急起來了。

行動衆多,仍無可挽回的頹勢!

隨着碳酸飲料的下滑,可口可樂的自救之路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新口味的產品,可口可樂的新口味創新從來沒有停止過,此前還公佈可口可樂將在北美地區上市橙子香草味可口可樂。更早之前在加拿大已經推出做小範圍的推廣調查,在前期還加入了覆盆子、生薑、檸檬等多個口味。但是效果如何,以現在的成績而言,很難有大的改變。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除了口味上的改變之外,可口可樂在近兩年也在不斷加劇無糖碳酸飲料的推廣,從零卡到纖維+等不斷出現在各大終端,但是市場反饋普通,不少消費者感慨零卡的可樂已經不是可樂了。

在碳酸之外,可口可樂也在尋找更多的發展方向和獲得利益的空間。2016年開始於魔爪合作,在中國大幅度推廣,想要在功能飲料市場有所建樹。但是時至今日,魔爪在中國市場表現有限,而且還曝出可口可樂和魔爪要鬧翻的新聞。

同時可口可樂對茶飲料、運動飲料、水產品、咖啡等業務上不斷側重,但是仍然無法解決碳酸飲料帶來的銷量下滑,利潤下滑。甚至在彩妝、服裝上下功夫,想要獲得一定收益。這樣的狀況,出鞋也沒有什麼值得驚訝的了。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

雖然動作不斷,但是碳酸飲料下滑就像是緊箍咒一般,無法擺脫,一點點壓榨可口可樂的力量。

尾大不掉,銷量全是苦撐!

可口可樂的問題不僅僅是銷量下滑,現在的銷量也是在苦苦支撐。

在大多數品類價格逐漸走高,價位區間上移的過程中,可樂在終端的價格並沒有變化,甚至在大型商超長期處於促銷、降價,以此來帶動銷量。

從現在市場的價位而言,飲用水價位區間在2-3元;茶飲料已經逐漸從3元向5元移動;果汁價格比較廣泛但是近兩年出現的新產品都遠超3元;功能飲料長期以來都在5元左右,近兩年也有上移的跡象……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只有碳酸飲料沒有任何的變化——3元,而且還在不斷促銷。新推出的零卡在大多數終端也是3元,纖維+在4—5元。

碳酸飲料長期不健康的定位,已經讓產品逐漸走向沒落,更談不上漲價。在大商超甚至連3元都買不到,大多數在2.7元左右。1L裝大多數在3-4元之間,2L裝的活動價也不超過6元。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以低價和促銷活動保證銷量,可口可樂已經不復當年的風光。現在的銷量也僅僅是爲了維持渠道,維持利潤,而不斷壓縮利潤獲得生存空間,爲自己的轉型尋找新的生存之路爭奪時間。

可口可樂都被誰搶了市場?

不僅僅是可口可樂,另一位碳酸巨頭百事可樂也是如此。下滑的銷量,不斷走低的利潤,不斷下降的股價,碳酸飲料空缺出來的市場已經達到數百億。

到底誰在搶可口可樂的市場?

其實每一個行業都在搶奪。隨着產品的不斷增多,市場競爭的進一步激化,所有的品類在面對同類產品競爭的同時,也在不斷面對跨品類的競爭。特別是碳酸飲料,本身被打上不健康的記號,這樣的狀況下,每一個健康產品的打擊目標都有碳酸飲料這個品類。

可口可樂去做鞋了?損失200億後,這位巨頭真的心慌了

近幾年,農夫山泉相繼推出泡泡茶、碳酸咖啡等產品也是直接對碳酸發起進攻。而這樣做的不止農夫山泉一家,市場上直接對標碳酸飲料的產品在不斷增加。

從近幾年的市場來看,消費者的走向逐漸向健康、功能化、個性化等方向轉移。而可口可樂市場的下滑,成爲這些品類爭奪的熱點,更多品牌開始搶奪這些市場。

來自納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