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美國的公立學校,流行着一道“謎語”——“28個座位、44個學生、0套教材,打一個地方。”答案:“芝加哥公立學校。”

這一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公立學校的窘境。過去,教師通常被劃入美國中產階層,而現在的情況遠非如此。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公立學校教師收入增長已經落後於通貨膨脹率。據統計,進入教師行列的大學畢業生比選擇其他職業的大學畢業生收入低23%,傳統上支持共和黨的州情況更嚴重。以亞利桑那州爲例,2017年教師年均收入爲48372美元,比美國居民平均年收入低1萬美元左右。

當地時間2018年4月26日,美國鳳凰城,美國亞利桑那州教師舉行大範圍罷工,以要求政府增加財政撥款,提高教師待遇和教育資源。視覺中國 資料圖

“這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道德問題,”43歲的佩林對記者說。她是鳳凰城一所公立中學的語文老師,也是3個孩子的母親,年薪4萬美元的她兩週前剛剛申請了破產保護。當17歲的女兒告訴佩林自己將來也想當一名老師時,佩林放聲大哭。

這一現象的背後,是美國10年來不斷縮水的教育預算。據統計,科羅拉多州從2009年至今,已經削減了66億美元的教育經費。亞利桑那州自2008年以來也削減了10億美元的教育預算。教育經費常年短缺,讓許多公立學校陷入困境。俄克拉何馬州的一些農村地區,學校每週上課時間已經縮短爲4天,學校還嚴格控制紙張等教學物資的配給,並削減外語課程。

低收入、高壓力,正讓教師這份職業在美國失去吸引力。亞利桑那州一所公立學校,39名教師中竟然有13人計劃今年學期結束後辭職,尋找其他薪水更高的工作。科羅拉多州教育協會主席克里·達曼表示,願意從事教育行業的人越來越少,目前該州教師缺口達3000人,許多教師不得不打兩三份工來養家餬口,甚至自掏腰包購買教學用品、加餐食品和桌椅等,在網上籌款購買新教材。

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專欄文章中寫道:“教師,這個爲美國未來培養人才的羣體,自身的生活正愈加窘迫,除非他們獲得第二份工作,否則無法維持生計。他們再也不能忍受了。”

教育經費短缺也同目前正在施行的減稅政策相關。今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公佈2019財年的教育經費預算,將在2018年的經費水平上再砍掉36億美元,下降約5.3%。白宮的解釋是:“教育經費支出和教育質量沒有必然關係。”

美國輿論普遍認爲,公立教育體系存在的一系列亂象,是多年來投入不足、經費短缺的必然結果。但是,對於如何解決問題,兩黨卻又陷入了無休止的爭論。教育預算正成爲兩黨黨爭的犧牲品。

《紐約時報》報道說,隨着中期選舉的臨近,謀求競選州長的民主黨人已經與教師羣體密切合作,他們認爲教育經費問題是能夠從共和黨手中奪回大把選票的最佳手段。而大多數共和黨人對教師和民衆有關增加教育補貼的呼聲似乎無動於衷。

美國學習政策研究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琳達·達林—哈蒙德憂心忡忡地寫道:美國每年在監獄上投入了大量的財政開支,卻拿不出更多的錢用於教育事業。爲了解決這些問題,聯邦政府需要爲教育資金短缺的州平衡教育經費,以便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受教育,所有教師都能夠在合理的條件下安心教學。

保羅·克魯格曼認爲,美國政治正在不斷極化,兩黨意識形態也愈加對立。新一屆政府把減稅、建立小政府作爲重要使命,削減教育支出就成了這一政策的必然後果。未來會怎樣呢?這些失敗政策的後果都需要公衆來買單。

(原標題:經費短缺困擾美國公立學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