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公軒


他們距離我們很近——記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

2015年一部電視劇《刑警隊長》讓刑警大隊進入到大衆的事業,在老百姓的印象中,刑警大隊的工作熱血刺激,與歹徒周旋,遊走在生死一線,偉大光榮卻距離老百姓的生活太過遙遠了。

而記者在採訪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時卻意外發現,他們距離我們很近,一直在爲我們的平安守護奔忙。

他們距離我們很近——記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

“回頭看”講堂,人人都是“行家裏手”

近年來,徐州治安形勢好轉,大案要案、惡性案件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鼓樓分局刑警大隊轉變工作思路,將於老百姓生活休慼相關的侵財類案件作爲工作的重點,並組建了“合成偵查中隊”。

案件性質的轉變直接導致工作方法的變化,以往辦大案要案時,民警採取的是分工協作制度,可以調用大量警力資源,可是剛剛轉辦侵財類案件,民警就遇到了難題。“受到案值的侷限,不可能動用大量警力,從接手案件到偵查破案由一人負責。”孫小松告訴記者,“很多民警民警因此感到束手無策。”

於是,民警們由原來的單純偵查員的身份變成了偵查員和指揮員的雙重身份,這就要求他們儘快轉變破案思路,掌握破案技巧。

爲此,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開設了“回頭看系列講堂”,每一個成功辦理的案件都會做成PPT與民警一起分享成功經驗,很多破案技戰法就是在一次次的講堂中得到認同和發展的。

在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後,如今在合成偵查中隊,每個人都能獨當一面,都成了破小案的“行家裏手”。2016年,在市區合成偵查考覈中,鼓樓分局合成偵查中隊名列第一;2017年,在全市侵財案件公訴人頭考覈中,鼓樓分局合成偵查中隊穩居第一位。

全警總動員,侵財案大幅度下降

2016年,我市的治安形勢再次發生變化,侵財類案件每天發案6—10起,而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總共就10名民警,面臨着案件太多,警力太少的窘境。爲了解決警力不足的問題,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將目標瞄準了轄區十個派出所,並將教學模式向全分局的派出所推廣。

“每一個派出所都有專門負責侵財類案件的民警,在教學中他們迅速掌握了辦理此類案件的方法和思路。”孫小松笑着告訴記者,“我們現在主辦的案子越來越少,大部分都是協助派出所辦案了。”

3月21日,環城派出所接到報警,一輛私家車內價值一萬多元的菸酒被盜。環城所依靠學習到的辦案技巧,迅速調取監控,發現嫌疑人駕車途經徐州,作案後立即上高速離開,全過程不超過3小時。根據兩年多的學習,環城所民警很快鎖定嫌疑人,一路追蹤,行程3000多公里,終於在呼和浩特將這夥流竄作案的嫌疑人抓獲。

由原來的單兵作戰到如今的步步爲營,近三年來,鼓樓區的侵財類案件大幅度下降,依據1—4月份的發案量統計,由2016年的1000多起到2018年的400多起,下降幅度超過30%。

構建資料庫,個個練就“火眼金睛”

隨着侵財類案件的調查深入,鼓樓分局合成偵查中隊的民警們越來越發現,幫助受害人挽回損失纔是老百姓最願意看到的事情。如何能做到挽損呢?兵貴神速,如果能趕在嫌疑人銷贓之前快速破案,挽損的成功率越高。

建立前科庫成了破解問題的關鍵。據介紹, 從2012年合成偵查中隊成立以來,如今前科庫已經累積了600餘人,一旦發案,民警首先根據嫌疑人都犯案手法和特點在前科庫查詢,大大縮短了辦案的時間。

有人笑談警察一個個都是“孫悟空”,看人有過目不忘地本領,而辦案民警卻坦言,哪有那種本事,都是日夜操練的結果。

前不久,市中心發生盜竊電動車案,在監控錄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嫌疑人穿着一件有特殊標誌的上衣。而此後嫌疑人就人間消失了,爲了記住嫌疑人的長相,辦案民警將此人設爲了屏保,沒事就看。巧合的是,20天后,民警在下班的路上忽然看見一男子穿着一件與嫌疑人一模一樣標誌的上衣,體貌特徵和監控錄像中的嫌疑人非常相似,馬上傳喚了該男子,經過進一步查證,盜竊電動車的正是他。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人說是巧合,但對於鼓樓刑警大隊的民警來說,這是偶然中的必然,一心撲在破案上,他們人人練就了“火眼金睛”。


一線民警訪談

我們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受訪人;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中隊長 滕虎

說到刑警,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虎膽,身經百戰,擒拿格鬥,勇制歹徒,這些印象都是來源於影視劇,而在記者與鼓樓分局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中隊長滕虎的交流中卻觸摸到一個更真實的刑警成長的軌跡。

他畢業於蘇州大學日語系,一次偶然的機會加入警隊,當他穿上這身警服、頭戴國徽時,他不再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生,而當他加入到刑警的隊伍中,經歷了第一次抓人、第一次獨立辦案,第一次面對危險……無數的第一次鍛造了一個刑警的誕生。

問:我瞭解到你曾經在基層派出所工作過4年,它和刑警隊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答:基層派出所面對的對象更多普通市民,家庭糾紛、財務糾紛等等,需要民警投入更多的關注和熱情去調解,而刑警不同,我們直接面對的就是犯罪,我們的目標也更加明確,儘快抓捕犯罪嫌疑人,阻止他們再次犯案,將受害人的損失降到最低。

問:還記得第一次帶隊抓人的情景嗎?

答:我是2016年6月份進入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的。剛到就接到了一個案子,案子進展得很順利,很快明確了嫌疑人的位置,領導安排我帶領三名同事前去抓捕。在出發前,我特別緊張,不停地在腦海裏進行各種部署和規劃,以及謀劃着各種可能發生的意外和應急預案。當時我的想法就一個,不管什麼情況,我先衝進去,如果有危險,我先扛。

我還記得當時我佯裝查電錶的叫開了門,就在門打開的一剎那,我下意識的衝了進去,戰友們緊隨其後,將嫌疑人按倒,那是我第一次帶隊抓人,直到回到隊裏,我的手一直還在冒着手汗,帶隊的責任很大,我必須要確保隊友們的安全。

問:經常聽說做刑警特別有成就感,你的成就感從何而來?

答:接到一個案子,我們面臨的就是兩個字:破案!案子怎麼破,嫌疑人如何作案,如何脫逃,逃到哪裏去了?這些都是橫亙在我們腦海中的疑問,破案的過程就是抽絲剝繭分析推理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是遇到各種的困難,但是當真相大白的那天,那種興奮也是不言而喻的,這可能就是你說得成就感吧。另一方面,戰友們之間的團結互助也是破案的關鍵,有案子大家一起上,加班加點熬夜看監控,在一次次並肩作戰過程中凝聚的戰友情也是讓人感到特別有成就感。

記得曾破過的一起搶劫案,被搶的是一名女大學生,當時的搶劫的情景把她嚇壞了,大腦一片空白,只記得搶劫犯騎着的一輛電動車牌照有一個“萬達”的字樣。這就成了我們破案的關鍵。當天晚上我們團隊7、8個人留下來加班,調取了附近所有的監控,一直看到眼睛痠痛,天快亮的時候,忽然監控中出現一個“萬達”的電動車,當時大家幾乎同時一起站起來喊了出來,那種成就感不能用語言形容,案發後第二天我們就將嫌疑人抓獲了。

問:加入合成偵查大隊帶給你最大的成長是什麼?

答:責任感。很多侵財類案件我們採取的一人負責制,從前期走訪調查到破案都是一個人完成,這就要求我們投入更多的耐心、智慧和責任,一定要把案件給破了。而這種工作模式長期堅持下來,已經內化成了我的個性,責任感不僅體現在工作上,在對待同事、家人,我們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典型案件紀實

畫地圖、測速度、跑街道

城中村手機大盜落網記

在鼓樓分局刑警大隊的採訪中,孫小松向我們講述了這樣一起經典案例:

2017年6月,徐州多工地附近的城中村發生手機被盜案,最多的一天被盜幾十部手機,一時間人人自危,一到夜裏就人心惶惶,擔心家中有賊闖入。

而不巧的是,當時正值三環路在建,附近所有的監控錄像全部癱瘓,這讓刑警大隊合成偵查中隊的民警們頓時傻了眼,嫌疑人都是凌晨作案,周圍又沒有監控,所有技術手段都無法運用,這給破案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此時正值酷暑,辦案民警一個一個案發地點的跑,將所有的案發地在實景地圖上做了標示,並根據這些位置推測出嫌疑人的行動軌跡以及逃跑的方向。

一連兩個月的調查,民警在外圍監控中發現了兩次嫌疑人模糊的身影,這兩次嫌疑人都騎着自行車。有了這個線索,辦案民的工作做得更加細緻,他們一天幾乎要跑四五趟現場,計算出自行車的時速,從而推斷出嫌疑人有可能從哪條路逃跑。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量的實地調查,在沒有任何技術手段支持的情況下,憑藉着實地走訪和推斷,民警勾畫出嫌疑人的藏身位置,並確定了5個嫌疑人作案必須經過的地點。

位置鎖定了,但是單憑兩張模糊的圖像根本無法確定嫌疑人。辦案民警決定採取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辦法:蹲守!在嫌疑人的必經之路上設下5個埋伏點。

嫌疑人作案一般都選擇凌晨兩三點鐘,地處偏僻,周圍很少有人,爲了不打草驚蛇,在部署埋伏點時,車不能打火,坐在車內不能看手機,更不能下車。30多度的大熱天,幾個小夥子被關在狹窄的車廂內,不能看手機打發時間,連說話都異常小聲,生怕打破了寧靜,驚嚇到可能忽然出現的嫌疑人。一晚上下來,每個人不僅收穫了一身臭汗,還有一身大大小小被蚊蟲叮咬的包。第二天,有備而來的民警買來了風油精、花露水,可是絲毫沒有降低蚊蟲的攻擊指數,一連6天的蹲守,嫌疑人好像人間消失了一樣沒有再出現。

辦案民警重新對案情進行評估,發現這幾天城中村也沒有發生盜竊案,嫌疑人應該這幾天沒有出來犯案,繼續蹲守……第7天凌晨2點多鐘,一個騎着 自行車的身影從遠處緩緩靠近,此時坐在車上的民警幾乎秉住了呼吸,“就是他!”

那個身影雖然模糊,但是早就已經刻在了每一名民警的腦海裏,一聲令下,民警將沒有任何準備的嫌疑人當場抓獲。據交代,嫌疑人盜竊200多部手機,作案200餘起。當民警帶着嫌疑人去被盜的城中村指認現場時,得知入室盜竊手機的大盜被抓,城中村的老百姓無不交口稱讚,有村民開心地說:“今晚終於可以睡一個安穩覺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