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二季度時間已經過了一半,天氣越來越熱,北京的房地產市場是個什麼溫度?業內人士盼望的臨界點何時到來?

據亞豪機構的數據統計,2018年至5月中旬北京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總量爲91.98萬㎡,環比下降50%;共計成交7737套,環比下降45%,平均成交價41871元/㎡,

環比下降5%。整體新房市場可以用平靜來形容。

亞豪機構副總任啓鑫認爲,成交量萎縮主要首先是信貸政策收緊,5月7日起,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同步上調北京地區首套房貸款利率10%,從基準利率的1.05倍上調爲1.1倍,金融政策的調整提高了購房的門檻;另外,是因爲今年市場的形勢不同,大量高性價比的限競房產品準備入市,客戶對於市場的新產品有期待,目前觀望較重,成交動力不足。

新房成交TOP10

上半年商品住宅供應量趨緊,至5月取得銷售證入市的商品房項目只有78個,計109.85萬㎡相比較同期2017年前兩個季度的142個項目276.76萬㎡,供應明顯趨緊。

亞豪機構副總任啓鑫認爲,供應不足是由於2016年土地供應就有限,居住及綜合用地出讓只有31幅,導致了今年入市項目偏少。而2017年儘管有大量土地成交,但是全部爲限競房,而這部分產品尚未入市,只有期待後續放量。

目前,2017年出讓的限競房項目已經排隊準備入市,已知在市場上放出消息蓄客的項目約有16個,總入市量約8000套,多數總價在450-550萬/套,將成爲北京市場下半年的銷售主力,預計將改變市場的格局。

限競房蓄勢待發,臨界點已經迫近,限競房與共有產權房之間的政策落地成爲焦點,市場變局一觸即發,對於購房人來說,又有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