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多艘拖船的簇擁下遼寧艦離開大連造船廠碼頭,開始了大改後的首次出海試航。遼寧艦自去年五月多進入船塢,遼寧艦的改裝工作整整持續了9個月時間,這次改裝究竟有什麼樣的變化,無疑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畢竟我國的航母技術也是剛剛起步,許多問題都需要在實踐中去發現並改進。此次改裝究竟有多大變化呢?大改中的遼寧艦戰鬥力又有多少提升呢?

遼寧艦改造如何塑造海軍新戰力

遼寧艦自從2012年服役以來,一直承擔着繁重的訓練任務,而它也被人們稱之爲“海軍的航母大學”。在使用過程中,中國海軍不僅掌握了航母作戰經驗,也發現遼寧艦在訓練中的“先天缺陷”,這些缺陷看似不起眼,但很不利於實戰作戰。

遼寧艦的前身是前蘇聯的瓦良格號重型載機巡洋艦,當年在續建遼寧艦時,由於我國經驗尚缺,因此對於瓦良格號的航海艦橋和航空艦橋基本上保持原樣,並未做太多修改。也只是爲了安裝新雷達,而對於上層基座進行了大幅度的切割改造。當年的“保留原樣”所留下的後遺症,也在現在的試航中顯現出來。

蘇式艦艇一貫存在劍橋視野不佳的問題,遼寧艦航海艦橋窗口由於玻璃面積過小,嚴重影響視野觀察,並且艦島前部,航海艦橋和編隊指揮艦橋共用一個指揮室,明顯效率低下。國產航母就吸取了這個教訓,不僅擴大了觀察窗面積,還在艦島前部設計了雙層艦橋。上層是航海指揮艦橋,下層是編隊指揮艦橋,這樣的設計大大提高了指揮效率。

不過,這次遼寧艦改裝由於考慮到時間和成本,並沒有採用雙層艦橋佈置,只是將原本的長型舷窗加寬,擴大了觀察視野。另外,遼寧艦的航空指揮艦橋是此次改裝的重點,作爲航空作業的核心指揮中樞,航空艦橋的觀察視野極爲重要。

蘇聯當年在建造瓦良格號時,由於經驗不足,直接照搬前一代基輔級航母的航空艦橋,導致視野狹小,內部空間有限。在試航中只能照顧到左側斜角甲板部分,無法有效指揮甲板前部起飛區的艦載機調度。相對比美國航母的航空艦橋設計就合理很多,夠高、夠突出,內部空間寬敞,儘量做到無觀察死角,加上大面積的落地玻璃窗,對整個飛行甲板都有良好的視野。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也借鑑了美國的航空艦橋設計,擴大了內部空間,位置更加突出,同時把觀察窗樣式改爲改爲窄框大玻璃窗,而且與後方劍橋連在一起。看似不起眼的小改進,對於航母的戰鬥力提升是顯而易見的,遼寧艦的此次改裝也會照搬這個設計。

當然對於被稱爲“海上移動城市”的航空母艦,遼寧艦肯定不是看得見的表面甲板這些改裝,它的重點一定是甲板下方的內部環境。僅僅表面上的改裝就已經讓我們看到航母煥然一新的面貌,遼寧艦的內部改裝也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它真正的戰力如何我們拭目以待。(作者署名:義海雲地)

《出鞘》完整內容請關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搶先查看(查看詳情請搜索微信公衆號:sinamilnews),《出鞘》每天在新浪軍事官方微信完整首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