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我们每个人的品牌意识都不断加强,无论是公司品牌,还是个人品牌/IP,都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

但是同时,做品牌、做营销或者做市场的人也越来越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品牌辛苦经营这么久,却不如一个新兴品牌值钱?为什么有的品牌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引爆,刷爆全网,让所有人都知道?为什么品牌、营销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而我却还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借势为品牌赋能?

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变化、用户场景变化、流行文化变化都会带动传播语境变化。一个品牌想拥有长久的生命周期,需要不断贴近用户的习惯。过去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就是公司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而顾客负责消费,消费结束关系也就结束了,这是一个短暂的、单项的不对程型关系;而在互联网时代,同类的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购买的渠道也变多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也转变成了协作型,互惠型,更具粘性的角色。

这就意味着大家慢慢从对机构品牌的信任,转向对更具有人格魅力的品牌追逐,谁的品牌越贴近消费者,谁就可能主导市场。品牌人格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本来只可能存在于人身上的性格,现在通过某种方式,让这个企业具有这样的性格,让冷冰冰的企业转变为有人情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使我们的品牌人格化,让内容活起来”。

既然是“品牌人格化”,顾名思义就是要将我们的自媒体平台拟人化。让用户觉得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机器输出”。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确定我们的平台角色。

角色如何定位,主要取决我们希望和用户建立何种关系。这种角色可以是朋友、专家、保姆等。当然事实上,角色远不止这三种,以此为例是因为其比较具有代表性,分别代表了平台与用户的三种关系。

朋友,是一种平等的互动交流方式,主要是通过与粉丝的交流拉近双方关系,像杜蕾斯官微、支付宝。

专家,是一种由企业主导的双方关系。企业以自己的专业,向用户输出相关知识,扩展用户的认知,解决其困惑,像艾瑞咨询艾瑞咨询、虎嗅网。

保姆,则是主要由用户主导,多是以提供服务居多,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问题。招商银行算是其中做的比较好的。

“千人千面千种思绪”,是人就必有七情六欲。要将品牌人格化,必然也有为其设定专属的性格。或幽默或高冷或亲切或正经,众生百态总有一种适合你的品牌。

当然我们在设定品牌人格的时候,务必要避免的两种情况是:

1.与企业特性完全不搭

其实所谓的品牌人格化,就是品牌的调性。要知道,我们所有的运营工作终极目的都是为了企业的盈利,自媒体平台的品牌人格化是要反哺企业形象的,所以我们在设定其性格的时候一定要基于行业和用户的特性。如果你是一个针对学校学生的教育领域企业,那其品牌人格必然要是正经认真的,你可以偶尔幽默,但如果试图去走杜蕾斯这种"污”线路,那必然会死的很难看。

2.性格多变,没有定性

至于避免性格多变则容易理解的多了,就像我们不希望一个人是多面派一样。善变的人会让我们没有安全感,品牌亦然。统一稳定的品牌调性,有助于我们在用户心中形成固有的认知,让他们一想到对应的领域就会想到我们。而在调性一致这件事上,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则是:尽量保证文案提供者是同一个人;如果需要人员的变动,则务必选择性格相似的人来接替。也就是说内容运营者和企业品牌的三观要一致,无论是审美还是风格。

【中企品牌网】利用行业大数据挖掘品牌价值,通过推出“十大品牌评选活动”打造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人格化,使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让用户更好的了解其后的企业和产品,最终为企业带来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