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人工智能時代要來臨了,當20年後我們的孩子步入社會,很可能迎接他們的是與機器人pk;而且,很多崗位也會被機器人代替,我們擔心孩子在未來會失去工作,失去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

其實,不要說在未來,就現在來說,國內不少企業已經開始大規模引入機器設備來代替人工操作。

機器領域人才缺失?人工智能時代,遠比你想象的來得更快!

01

機器領域的人才,大幅缺失

福建晉江的一家紡織公司從2011年開始嘗試用機器來代替人工操作,新增加了2000多臺自動化、智能化的設備,而這些年公司卻沒有招到多少能熟練操控機器設備的人才。

因爲現在的人工智能設備基本都需要用英文指令進行操作,其中還涉及到編程、設計、其他外語等學科。而現在社會上流通的人才,如果他擅長編程,那麼不好意思,這位哥們實在不懂外語;如果剛好有日語、德語說得特別溜、外語特別牛的,那麼又抱歉了,人家實在沒學過編程。

當然,不同的機器往往涉獵到了多門不同的交叉學科,所以應用了不少機器設備的企業通常很難招到這種多學科的人才。

中國在近幾年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然而不少製造業仍然在招聘維護、操作機器設備崗位的人才時,陷入困境。之前發佈的《製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就預測,到2020年,也就是2年後,國內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到2025年,也就是7年後,人才缺口將進一步擴大到450萬。

在國內製造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時刻,能適應“工業4.0”發展的機器型人才已經出現了明顯的結構性短缺。而且,現在學校出來的學生大多不願意去工廠一線工作,更喜歡待在辦公室裏對着電腦辦公,或者是享受身上穿着西裝皮鞋帶來的愉悅感。

02

交叉型人才的培養,迫在眉睫

我和機器人先生一直覺得,能適應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人才,絕對不是單在某個領域有傑出成就的人,而是必定涉獵了多門學科,對多個方向有研究的交叉型人才。

就目前國內機器領域發展的狀況來說,企業已經對新的人才培養方式提出了要求。他們不再青睞只專注於某個專業的畢業生,而是更偏愛那些有跨學科綜合能力、創新設計能力的優秀人才。

然而,現在國內的大學裏,學科和院系之間涇渭分明。很多學生到了大學之後,通常都只是接觸單一的專業知識結構,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性並不高。他們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才發現學校所學的知識並不能解決工作上帶來的問題;更何況未來的社會會增添許多新的崗位,現在的學生又如何去從事他們從未接觸過的人工智能、機器領域的崗位呢?

所以,蘭蘭媽相信現在學校的教育模式肯定會面臨改革。

就在幾天前,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在上海正式發佈。這本教材和現有的傳統教材不同,它強調“手腦結合”的學習方式,在提供人工智能的基礎知識的同時,鼓勵學生動手實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國內中等教育體系會引入這本AI(人工智能)教材,讓當代學生能接觸到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術,並教授學生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能。

看到這個消息,蘭蘭媽是真的高興。我一直覺得,人工智能必須與教育相結合,不然離開前沿科技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無法適應未來的科技社會。現在,國務院也明確了要在國內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並逐步推廣編程教育,爲未來的科技社會培養專業的AI人才。

作爲一名現代化的家長,我們不能固步自封。人工智能時代離我們並不遠,它已經開始滲透進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從小就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們要培養孩子,讓他們擁有能夠接受多學科、跨領域的信息的能力,讓孩子保持思維的開放性,學會融合運用不同領域的知識來解決問題;與此同時,家長還要注意培養孩子創新力、領導力、團隊協作力以及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讓孩子能更好地適應未來時代的發展。

03

摒除成見,工廠並不low

幾年前大家就在說這個事兒,很多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好的崗位能力不足,普通崗位又不願意幹,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而這些年,國內衆多的機器應用製造業也遭遇了一樣的問題。

大批工廠陷入了“用工荒”的困境,全靠60後、70後的一些老工人在支撐,但凡是80後、90後的畢業生,幾乎沒幾個願意去工廠當一名灰領工作者。

很多大學生覺得,自己一名本科生怎麼能去一線工廠幹工人的活,怎麼也得找個辦公室的工作才顯得體面。所以這些年來的畢業生更願意待在辦公室裏對着電腦畫圖或者寫代碼,而不肯去工廠車間面對轟隆隆的機器設備。

所以,機器領域這塊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但在美國,很多孩子反而對工程、機械的操作表現出一種獨特的喜愛。

他們在4、5歲的時候就開始對機械製造感興趣,家長也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去擺弄小零件。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美國家長還會讓孩子試着去修理自己的玩具、物品,而家長在維修小家電時,也會邀請孩子一同觀看,一邊講解原理。

美國的很多孩子都喜歡藉助馬達、輪子等一些簡單的機械用品做各種有趣的實驗,他們樂於去發現生活的奇妙,有很多天馬行空的大膽想法。

機器領域人才缺失?人工智能時代,遠比你想象的來得更快!

蘭蘭媽覺得,國內的孩子也可以從小培養動手操作的能力。家長不要嫌髒,要多放手,讓孩子能利用一些小工具自由的探索;不要只想着讓孩子拼命吸收知識,而是要保持孩子有一個開放的大腦,能給出無限創意的可能性。

同時,我們也要教育孩子不該對工廠的工人抱有成見。工人並沒有低人一等,他們懂技術、懂設備,會很多我們不知道的操作;而且,現今製造業引入的智能機器設備還特別需要本科生甚至更高學歷的優秀人才。

就說工廠的研發生產這一塊,本科生投身到一線工作就比一些低學歷的員工更具優勢。比如職高、技校出來的畢業生,他們可以幹機牀的活,但可能並不懂編程,也不會他國的語言;而本科生的領悟力、接受力較高,比較容易實現既會編程又會智能機器設備操作這些工作。

機器領域人才缺失?人工智能時代,遠比你想象的來得更快!

學校教育已經開始對時代的變化作出應對之策,作爲家長,我們也不能懈怠。

蘭蘭媽歸納整理了幾個點,家長朋友們可以參考,這些點在我看來都是決定未來孩子能否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關鍵:

1.保持思維的開放性,學會跨領域解決問題;

2.培養孩子多學科綜合的能力以及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注重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

3.培養孩子想象力、創新力、解決開放式問題的能力;

4.注重孩子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培養。

對廣大家長來說,我們應該從這些事件中窺見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及時調整教育思路,讓孩子可以早做準備,更好地應對未來人工智能時代的變化。

在短時間內,想要填補上百萬的機器領域人才缺口很難,現在國內大多數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無法適應“工業4.0”的時代要求。但人工智能課程開始走進學校,這就是一件喜事,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社會上就會湧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專業AI人才,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